田新智的这首《水调歌头·黄鹤楼》以雄浑的笔触、瑰丽的想象,将黄鹤楼的千年气象与诗人的豪放情怀相融合,展现出登临胜境的壮阔意境与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我们先看原词:
水调歌头·黄鹤楼
田新智
白云千秋在,诗酒一登楼。眼前帆影南北,虹锁大江流。拾得洞庭山色,酌了楚江豪气,一饮复何求?墨泼云霓舞,题醉在楼头。
问块垒,愿共我,一醉否?神仙何处?檐挑新月百花洲。携与苍穹合体,再挹大江入酿,万古满金瓯。浩荡长风起,我醉自悠悠。
这首词气势恢宏,用典精妙,值得细细品味。
开篇“白云千秋在”就奠定了时空辽阔的基调,“诗酒登楼”的意象立刻联想到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的豪放。词中最惊艳的是“虹锁大江流”这个“锁”字,把静态的彩虹写得气势磅礴。还有“墨泼云霓舞”的泼墨意象,既呼应黄鹤楼崔颢题诗的典故,又带出书法狂草的动态美。
下阕“挹大江入酿”的想象尤其大胆,把整条长江化作酒浆,比苏轼“举匏樽以相属”更显豪情。用户可能注意到词中密集的楚文化元素。“洞庭山色”“楚江豪气”暗用屈原《湘夫人》的意境,“百花洲”又让人联想到“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崔颢名句。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特别值得探讨。
结尾“浩荡长风起”最耐人寻味。表面写酒醉临风,但“长风”在古诗里常喻时代潮流,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即是如此。这里或许寄托着对文化长河奔流不息的期许?要提醒用户注意这个双关。说到创作技巧,词人用动词极精妙:“拾得”山色是信手拈来,“酌了”豪气是痛快痛饮,“题醉”的醉字更把书法、酒兴、诗情揉成一体。
对了,词牌选择也见匠心。《水调歌头》宜抒壮阔胸怀,与黄鹤楼的雄浑气象天然契合。苏轼“明月几时有”就是典范,这首词同样把握住了词牌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