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至今仍是医学领域极为棘手的难题。许多患者家庭为了抗癌,不惜倾尽所有积蓄,甚至背负沉重债务,可最终的疗效往往不尽人意。尽管化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疗效因人而异:有些患者通过化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甚至恢复健康;而有些人则因身体无法承受化疗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反而使病情恶化。
2006年,一位资深医生华益慰公开分享了他自己抗击癌症的艰辛历程。华益慰曾担任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科主任,是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遗憾的是,这位救治了无数患者的专家,最终却没能战胜自己的病魔。
华益慰从医56年,将毕生精力无私奉献于医学事业。特别是在胃肠、肝胆及甲状腺疾病领域,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挽救了无数生命,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象征。
2005年,时年72岁的华益慰依然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每日亲自操刀手术。长期劳累和持续加班让他的身体开始亮起红灯。那段时间,他明显感到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也变差。作为经验丰富的医生,他迅速察觉异常,决定做全面的胃部检查。
没想到,检查结果让他震惊——确诊为晚期胃癌。得知病情后,他立即接受医生建议,进行了全胃切除手术。失去整个胃器官,对身体是一场巨大创伤,康复过程异常漫长且艰难,尤其是手术后的那段日子最为煎熬。
手术后,华益慰感受到的后遗症远比患癌前更加痛苦,完全超出他的预期。他未曾想象癌症会如此残酷地折磨人。缺失胃部后,他出现严重的食道反流症状,每次反流都带来剧烈灼烧感,喉咙反复发炎疼痛难忍。
术后营养吸收极度受限,身体快速消瘦,整体状况每况愈下。最折磨人的是,他再也无法完全平躺,只能保持半躺姿势才能稍感舒适。可即便经过长时间调养,恢复仍然有限,他还必须接受为期较长且高强度的化疗。
根据医学资料显示,化疗过程极其痛苦。为了抑制癌细胞扩散,他接受了腹腔热灌注化疗,一个月内完成了八次疗程。每次治疗都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化疗期间,华益慰体重迅速减轻,昔日健硕的身躯变得干瘪,让人看了心生怜悯。无论他自己还是亲友,都曾坚信只要挺过这段苦难,病情就会有所好转,但现实却残酷得多——这是身体状况开始迅速恶化的开端。
由于癌症已处于晚期,加上年事已高,体力和免疫力远不及年轻人,化疗的副作用对他产生了巨大打击。每次疗程后,他都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更为虚弱。
“我从未想过化疗会这么折磨人!”华益慰在病床上痛苦呻吟。他开始明白,以前作为医生建议患者做全胃切除,实际上只是加快了病人走向死亡的速度。经历亲身抗癌,他才深刻体会到治疗的艰难和痛苦。
他后来向公众坦言,化疗每次长达90分钟,期间腹腔温度被加热至41摄氏度,仿佛内脏正被烹煮。治疗结束后,他几乎无法动弹,腹部剧痛如刀割,忍受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只能依赖止痛药来稍作缓解,但药物副作用也让身体更加虚弱。华益慰只能强忍痛楚,硬撑着完成化疗。
一个月内八次如此高强度化疗,让他的身体逐渐透支。“他原本身体状况很好,首次手术后体重维持尚可,如果当时放弃化疗,慢慢恢复饮食,或许情况会好一些,是化疗彻底耗尽了他的体力。”医护人员感慨道。
面对记者采访,华益慰的妻子张燕容忍不住泪流满面,她说:“本以为化疗是为了救命,没想到副作用这么严重,简直让人心碎。”
八次化疗结束后,副作用逐渐显现。华益慰开始持续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两周后仍无明显缓解。缺少胃部消化功能的他,每日只能依靠鼻饲营养液维持生命。
过了几天,他又出现了回肠末端肠梗阻,腹痛加剧,显然是化疗的严重副作用所致。营养吸收困难让他的身体机能迅速崩溃,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接连衰竭,紧急被送进抢救室。
虽然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华益慰心里清楚,自己时日无多。后来,他将抗癌经历分享给医学生,提醒他们谨慎对待胃癌治疗。他建议,遇到胃癌患者不宜全胃切除,至少应保留部分胃,并且可考虑不进行化疗,让身体自主恢复功能。
身体状况恶化后,华益慰再也无法亲自为病人手术。他躺在病床上,却仍关心着其他病人的治疗进展,试图用自身经历为更多患者寻找康复之路。
生命垂危时,他深刻指出:“真正让你康复的,不是药物本身。”他解释,只要提供足够营养支持并让身体得到适当休养,人体会自动启动自我修复机制,受损器官通过细胞新陈代谢逐渐恢复健康。许多疾病或许能因此彻底康复。
虽然医学界普遍推荐化疗,但他强调化疗费用高昂且副作用巨大,患者需承受极大痛苦。最后,他感叹,面对癌症,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华益慰决定为医学贡献最后的力量。他找到医院病理科主任丁华野,多次叮嘱说:“我的病情复杂异常,是我56年行医生涯中未曾遇到过的。务必进行尸体解剖,希望能为医学研究留下宝贵资料。”
对华益慰而言,死亡并非终点,能用自己的遗体为医学研究贡献力量,让他感到欣慰。
2006年8月12日,华益慰因病去世。他在遗嘱中写道:“身后的形式已无意义。希望遵循父母遗愿:不发讣告、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保留骨灰,自愿尸体解剖。委托丁华野教授安排相关事宜,有医学研究价值的标本可保留,其余按妻子张燕容意愿处理。”
他去世后,许多患者和医务人员纷纷送行,曾受他治愈的病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表达敬意。生前荣获白求恩奖章的他,死后由解放军官兵亲自抬棺,送他最后一程。
医学界仍有无数未知领域等待探索,即使华益慰医术高超,也不能保证治愈所有疾病。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或许就是未能攻克癌症这一顽疾。
华益慰出生于医学世家,幼时便耳濡目染,救死扶伤已成其生命使命。1950年,他从南开大学毕业,随后进入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深造。
三年后,他进入军医大学学习,正式成为军医,肩负起保卫人民健康的重任。1960年,华益慰主动报名参加西藏医疗支援队。
海城和唐山接连遭遇大地震,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尤其在唐山救灾的半年多时间里,顶着巨大压力坚守一线。多年后回忆起那段岁月,他说妻子当时生病,两个年幼孩子无人照顾,他几乎昼夜不停地工作,很少回家。
1981年,妻子张燕容不幸患上直肠癌,华益慰一边照顾妻子,一边不辞辛劳救治患者。妻子后来康复,而他反倒瘦了许多。
据统计,华益慰每年亲自完成一百多台手术,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家人和自己也难得陪伴。
1985年,他的母亲病危时,他有一台重要手术无法推迟,最终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办理完丧事后,他又匆匆返回医院,为病人施术。
华益慰救死扶伤,不拘泥常规。许多被其他医生判为“无药可救”的病人,在他手中得以重生。他始终以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细致入微,直到治愈出院。
他还曾担任野战医疗队队长十年,多次率队奔赴前线,以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挽救无数战士生命。此外,他培养了200多名医学人才,他们如今皆为业界翘楚。
华益慰虽然已故多年,但他为医学界留下的宝贵财富,将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