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一线降压药,哪个更护心?新研究:2类降压药显著降低风险
创始人
2025-07-16 23:07:09
0

相信有高血压问题,长期服用降压药问题的朋友,对于常用的降压药也都不会陌生,各种沙坦、地平、噻嗪、洛尔等,相信也是很多朋友正在长期服用的降压药。

我们长期服用降压药的目标,一方面是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血管、肾脏健康危害,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长期服用的降压药,能够带来更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全面降低心血管风险。

那么在各种各样的降压药中,到底哪些长期服用能够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又有哪些不能降低风险,甚至是升高风险呢?一项近期发表在BMC Medicine 上的新研究,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这项研究是基于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策略临床研究(简称STEP研究)的一项时候分析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各种一线降压药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对心血管保护方面的差异性。今天的这篇科普,就结合这项研究的内容,和大家聊一下各类降压药的心血管获益作用。

STEP研究本身是一项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该研究招募了数千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旨在比较严格控制血压(收缩压控制在110-130mmHg)与标准降压(收缩压控制在130-150mmHg)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而此次发布的新研究,则利用了STEP研究宝贵的随访数据,旨在进一步评估在血压达标的人群中,长期使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对心血管结局有何不同影响?

新研究中共纳入了8257名来自STEP研究的老年高血压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都在临床试验期间,把血压控制在了目标范围内,但其服用的药物却有所不同,研究者将这些高血压患者服用的降压药按类型分为了4大类——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沙坦类降压药,如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等。
  •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类:很多高血压患者服用的各类地平,就属于此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贝尼地平等。
  • 利尿剂类:主要包括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噻嗪类或噻嗪样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类:此类药物名字中多数都带来洛尔两个字,例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阿罗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这四类药物通过不同的生理机制降低血压,且都有各自的适应人群。传统的观点认为,只要能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降血压本身就是带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主要获益,不同药物之间对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差异可能并不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由于纳入研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换服降压药或联合使用降压药的多种情况,因此,为了对比上述四类降压药带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相对用药时间”的指标,来衡量这4类降压药的使用时间占比。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个指标理解为,从研究开始到发生心血管事件或研究结束这段时间内,患者使用某一类降压药所占的时间比例。通过这个指标,研究者可以量化评估患者暴露于不同药物类别下的时间长短,并将其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行关联分析。

经过平均3.34年的随访后,研究者发现,这四类降压药,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的作用,其差异性还是非常显著的。

沙坦类和地平类的降压药,相对用药时间越长,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就越低,可显著降低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从具体数据来看,服用沙坦类降压药,相对用药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可降低45%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而地平类降压药,其相对用药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其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30%。也就是说,在血压控制良好的前提下,长期坚持服用沙坦类或地平类降压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事件的几率,会大幅降低。

在进一步的次级终点分析中,沙坦类和地平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也进一步降低了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而相比地平类药物,沙坦类药物在降低中风、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方面,也要更具优势,这表明,相比地平类药物,沙坦类降压药在心血管保护方面更胜一筹。

与这两类药物相比,其他纳入的两类降压药,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

研究结果显示,利尿剂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这类药物有明确的降压作用,但在降低心血管风险方面,似乎更趋向于中性作用。

更让人惊讶,也存在争议性的一项研究结果是,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使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随着相对用药时间的增加,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反而出现了显著的升高。洛尔类药物相对用药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升高了120%

当然对于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一直以来,洛尔类药物都是心血管领域非常重要的药物,这类药物不但能够降压,还在缓解心绞痛,治疗心衰等心脏健康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地位。这项研究之所以得出了这种颠覆性的结论,可能与研究本身存在“适应症选择偏倚”有关。

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并不仅仅用于降压。它更是治疗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核心药物。这就意味着,在临床实践中,那些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往往本身就合并了更严重的心脏问题,这些患者本身也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研究中发现β受体阻滞剂使用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也就并不奇怪了。

研究是说,该研究中观察到的洛尔类药物出现心血管事件比例更高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这些药物本身就用在了容易出问题的患者身上所导致的,这一情况导致了研究结果的导致,并不是药物导致了心血管风险升高,而是用药者本身就比使用其他降压药的心血管风险更高

尽管如此,这一发现仍然提醒我们,对于没有特殊强适应症(如明确的冠心病、心衰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或许β-受体阻滞剂不应作为降压药物治疗的首选。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这项研究来说,其结果是基于大样本人群统计数据而来的,对于我们选择降压治疗药物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对于具体的每一位高血压患者朋友来说,如何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还是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等多种指标,来综合评估选择降压药的用药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仍然是每个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的重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癫痫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广州... 癫痫属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所致疾病,任何可能导致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饮食,均有可能诱发癫痫。 如可乐类、...
山楂泡枸杞,这对“酸甜CP”藏... 山楂的酸、枸杞的甜,泡在水里碰撞出的味道,喝过的人都懂——酸甜清爽,比白开水有滋味,比奶茶健康。但你...
原创 雍... 纵观中国古代各大王朝,皇子们为了争夺储君之位乃至最终登基皇位的激烈争斗屡见不鲜。诸如唐朝初年的玄武门...
原创 身... 年龄是衡量衰老的唯一标准吗?当然不是。 2019年,Nature Medicine上刊登过一项题为U...
原创 糖... 62岁的老张,确诊2型糖尿病已经有整整十年的时间了,但是他的血糖却始终控制得不太好,最近半年的时间,...
漠河35℃引热议,北京融科甲状... 这个夏天,漠河北极村35℃高温的消息震惊全国。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更警示:2025年或将成为史上最热...
读心医话 | 长期缺觉,抑郁风... 【读心医话】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团队打造,聚焦精神、心理、睡眠领域,用暖心文字解心结...
原创 春... 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酒精性肝病这个事儿。咱身边有不少人爱喝两口,可你知道吗,长期大量饮酒,肝脏可就...
健康中国工程考察团赴湖北嫦娥生... 聚焦健康中国 调研(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7月15日至16日,健康中国工程“健康第一、科技强...
天然抗衰佳品,每周三次,解热抗... 人一旦年纪渐长,脸上的皱纹就掩盖不住了,确实得坦然接受衰老。现在一些有钱的主儿,为了抗衰,会不时花费...
原创 马... 你能想象吗?一个37岁的年轻人,竟然罹患了冠心病,更糟糕的是双下肢和颈动脉都出现了粥样硬化,
乳腺科专家张士云:乳腺癌高危人...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1、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 2、初次月经时间早于12岁或绝经...
原创 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他们待在家中无所事事,实在不知道每天该做什么,于是把大部分时间都...
祝贺!厦门眼科中心刘祖国教授当... 近日,在荷兰莱顿举行的国际眼科科学院(Academia Ophthalmologica Intern...
原创 男... 一名55岁的男性患者,因为便血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医生很快发现了元凶,原来,导致患者便血的罪魁祸首
脑胶质瘤的这些常识你需要了解 脑胶质瘤属于颅内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疾病,主要由正常细胞突变所致,临床表现为生长失控现象。这种疾病...
湘乡市:开展夏季灭蚊蝇专项行动...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6日讯(通讯员 曾琤)一条穿城而过的涟水河,是湘乡龙城一道美丽灵动的风...
一个男人,除了“性”之外,真正... 文 | 十八言 原创 · 抄袭必究(本文是风停夜泊原创手稿,如有搬运、洗稿、未经授权转载者,一律会追...
6种升级版适合孩子们的“哈佛蔬... 引言: “哈佛蔬菜汤”起源于哈佛大学高维久教授研究的植化素汤,通过特定蔬菜搭配最大化吸引抗氧化物质,...
一文了解:癌症之王——胰腺癌 都说胰腺癌是癌中之王,是最难治的癌症。常规的健康体检很难发现早期的胰腺癌,等有了症状再确诊,多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