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姜辉
为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智慧,即日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陆续推出【铭科领航·耳鼻喉科】系列内容。刘大新教授及其团队深耕中医耳鼻喉领域,精研中西医结合之道,以精湛医术与深厚底蕴,守护万千患者的感官健康。本系列将汇集刘大新教授及其团队精心打造的科普知识,以及青年医者的跟师成长感悟,记录从理论到临床的蜕变之路。
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疾病之一,尤其易发生于儿童群体。当孩子出现耳朵疼、耳鸣、听力减退、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时,各位家长朋友请注意警惕中耳炎的发生,及时就医。
一、为什么孩子容易患中耳炎?
儿童之所以易患急性中耳炎,和生理结构有关:
1.咽鼓管结构,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的短、宽、平,鼻咽部感染易逆行至中耳。
2.小儿的咽鼓管肌肉薄弱,收缩力差,加之咽鼓管软骨弹性差,管壁易发生坍陷,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3.腺样体肥大,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可压迫、堵塞咽鼓管咽口,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腺样体炎也是一个感染灶,可引起咽鼓管的逆行感染。
二、 孩子出现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1.耳痛:早期的儿童中耳炎患者,最先感觉到的明显症状,就是耳朵痛。可能较轻微,耳朵内有不适感,会出现耳鸣的现象。随着病症的加重,疼痛感也就愈发明显,甚至影响听力。
2.烦躁、哭闹:因为耳朵结构的特殊性,在骨头与皮肤之间没有任何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所以在中耳炎发病的时候,患儿疼痛感强烈。
3.发烧:如果孩子在没有感冒症状的情况下,出现发烧的现象,要警惕是否有中耳炎的情况。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儿童中耳炎很容易继发于感冒之后,所以家长也要注意。如果感冒后,孩子出现耳部或一些异样表现,也要小心是否有中耳炎的存在。
4.流脓、听力障碍:如果孩子的耳朵已经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是中耳炎的风险极大。当耳朵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症状会逐渐减轻。
而如果是分泌性的中耳炎则不会流脓,但是有大量的液体留存在中耳部位,会导致宝宝出现暂时性的听力障碍。这个时候可以明显地察觉到,宝宝的反应能力是要迟钝于正常的状态。
三、如何预防中耳炎?
擤鼻涕方法要正确: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压力易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法为: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使用药物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游泳时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要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婴幼儿避免仰卧位吃奶:由于婴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如果仰卧位吃奶,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坚决不掏耳朵:家长坚决不要给小儿掏耳朵,因为耳朵里面的分泌物虽然看起来比较脏,但是对耳朵却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如果频繁地掏耳朵反而容易导致细菌进入,引起中耳炎。
耳鼻喉医生特别提醒:儿童阶段是中耳炎的高发时期,但是多数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发病情况,可能会耽误病情的诊治。所以希望家长们在这方面要多加注意,儿童出现中耳炎,其全身的症状表现会多于成人。当您发现孩子有异样表现时,应及时送医诊查,减少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