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胖友跟我说,一吃饱饭就开始犯困了,晕乎乎的,晚上睡觉前也会感觉肚子有点饿,不吃点东西睡不着。
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医减重范琳燕主任看来,很大可能是因为胰岛素抵抗,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呢?
胰岛素抵抗,说得简单点,就是你的身体控制血糖的按钮“失灵了”。
我们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米饭、面条、甜点等)被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升高)。这时,胰腺就会派出“胰岛素”这个快递员,它的任务是把血液里的葡萄糖“快递”给身体各处的细胞,让细胞吸收葡萄糖作为能量,从而让血糖降下来。
在健康状态下,少量胰岛素就能高效完成这个任务。
但如果你长期饮食不节制(尤其爱吃高糖、高碳水、高热量食物),加上活动量不足,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敲门声”就变得越来越迟钝——这就是胰岛素抵抗!
当细胞对胰岛素“爱答不理”,身体会发生什么?范琳燕主任表示会有以下这些情况出现:
胰腺“被迫加班”:
为了把血糖降下来,胰腺只能拼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这就好比快递员敲门没人应,只能不停地、更大声地敲(分泌更多胰岛素)。
血糖“过山车”:
虽然大量胰岛素最终可能把血糖暂时压下去,但这种“暴力镇压”的方式效率低下且不稳定。血糖容易在餐后飙升,然后又可能因为后续反应出现骤降(反应性低血糖),这正是你“饭后犯困”、“睡前饿得心慌”的原因!
脂肪合成加快: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身体处于持续高胰岛素水平。这时:
身体更倾向于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尤其在腹部);分解脂肪供能变得极其困难(“减肥难如登天”)。
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信号(即使血糖不低),大脑会误以为“能量不足”,发出饥饿信号(“总想吃东西”)。
结果:
越胖 → 胰岛素抵抗越严重 → 越难减肥 → 更容易胖(尤其胖肚子)→ 血糖更不稳 → 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越来越近…
如何打破僵局:
范琳燕主任说打破僵局!控制血糖,是中年人减肥成功的核心!
明白了胰岛素抵抗是减肥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就找到了破局的关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稳定血糖水平! 这不仅是为了减肥,更是为了长远的健康(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范琳燕主任认为需要多管齐下:
1. 饮食策略:“稳”字当头!
选择低GI/GL食物: GI(血糖生成指数)和GL(血糖负荷)是衡量食物升糖快慢和高低的指标。
重点:
用全谷物(糙米、燕麦、藜麦、全麦面包) 替代精米白面。
大量摄入非淀粉类蔬菜(绿叶菜、西兰花、番茄、黄瓜、菌菇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
选择优质蛋白(鱼虾、鸡胸肉、瘦牛肉、鸡蛋、豆制品),每餐都要有,能显著增强饱腹感,平稳餐后血糖。
健康脂肪(牛油果、坚果、种子、橄榄油)适量摄入,也有助于稳定血糖。
严格限制: 添加糖(饮料、甜点)、精制碳水(白面包、蛋糕、饼干)、深加工食品。
调整进餐顺序: 试试“蔬菜 → 蛋白质 → 主食”的吃饭顺序,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控制进餐速度: 细嚼慢咽,给大脑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通常需要20分钟)。
合理分配餐次: 三餐规律,避免长时间饥饿导致下一餐暴食。如果两餐之间确实饿,选择少量坚果、无糖酸奶、黄瓜、番茄等健康零食。
2. 运动干预:肌肉是血糖的调控器
有氧运动是基础: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直接消耗血糖和脂肪,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力量训练是关键:增肌!增肌!增肌!肌肉量增加,意味着身体有更大的“仓库”来储存葡萄糖(肌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每周进行2-3次全身主要肌群的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划船、推举等,自重或器械均可)。这是打破中年“代谢僵局”的利器!
利用碎片时间活动:避免久坐!每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爬爬楼梯、做做拉伸。
3. 生活方式调整:不容忽视的细节
保证充足优质睡眠: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严重扰乱激素平衡(如升高皮质醇),加剧胰岛素抵抗和饥饿感。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是刚需!
有效管理压力:慢性压力同样会升高皮质醇,干扰血糖代谢。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冥想、瑜伽、听音乐、培养爱好、与朋友交流等。
不饮酒:酒精热量高,且干扰肝脏糖代谢,不利于血糖控制和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