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晓率越来越高,即使对年轻人而言,高血压也不再是个陌生的疾病。
可要是说到对高血压的错误认知的话,却依然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今天我们就聊聊其中一个较为普遍的认知误区。
即高血压数值之高低与危害之大小关系的认知误区。
按数值,血压被分成了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以及1-3级高血压。
尤其是1-3级高血压也即轻、中、重度高血压的划分,不仅使得高血压患者,就连一些医生都简单、粗暴地将高血压的危害大小与数值高低直接划等号。
于是,血压值越高危害就一定越大、血压值越低危害就一定越小的错误认知便形成了。
尤其在两两对比之下,血压值偏低者便越容易麻痹大意。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没法深刻体会,我举个例子吧。
四十多岁的小张和六十多岁老张是一对父子,同时也都是高血压患者,作为父亲的老张血压常年徘徊在160/90mmHg左右,而小张则基本属于1级高血压人群。
因为看父亲多年的、比自己还高的高血压也没出什么问题,小张便对自己150/90mmHg左右的较低的高血压掉以轻心了。
不良的生活方式基本照旧,更没有服用降压药。
最终,多年没事的老张依然没事,掉以轻心的小张却差一点因为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而没抢救过来(因为高血压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中俯拾皆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高血压的危害不光看数值的高低,还要结合年龄、体重、血脂、血糖、是否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是否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行综合判断。
也就是说,160/90mmHg的血压看似比150/90mmHg高出了10mmHg,危害也相应的会更高。
但如果,血压处于160/90mmHg的老张,没有合并肥胖、吸烟、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而血压处于150/90mmHg的小张合并了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那么,小张看似较低的高血压就比老张更高的高血压具有更大的危害及危险性(这里所谓的危险性,主要是指是否在高血压的患病过程中继发中风、心梗等高死亡率的血栓性疾病)。
下面,我们再对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表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我用红色和绿色画了两个圈圈。
其中,红圈圈纵向所对应的血压虽然是1级高血压,但因为其横向对应了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所以,红圈圈所处的位置是高危的。
与之相反的是,绿圈圈纵向对应的虽然是2级高血压,但其横向所对应的是无其他危险因素。所以,绿圈圈所处的位置反而是中危的。
总而言之,高血压危害的大小不能光看数值的高低,还得看看高血压患者本人是否还同时伴有以及伴有几项心血管危险因素。
只有结合危险因素以及是否有靶器官的损害才能科学评估某个高血压数值的危险程度。
靶器官的损害评估较为专业,我且就危险因素做个简单的罗列。
有高血压的,就请结合上面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表,给自己做个高血压的危险评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