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过手麻脚麻的经历,比如睡觉压到手臂、久坐后突然起身,往往活动一下就能缓解,所以常被大家忽视。然而,频繁或持续的手麻脚麻,很可能是身体神经在发出求救信号,背后或许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从医学角度来看,我们的神经系统如同身体的“通信网络”,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位之间的信息。当这个“网络”出现故障时,就可能引发手麻脚麻。神经受压是导致手麻脚麻的常见疾病。比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颈部神经根容易受到压迫,导致颈椎间盘突出,进而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引起手臂、手指发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常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的症状,严重时连正常行走都成问题。
除了神经受压,糖尿病也会导致手麻脚麻。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种麻木通常从脚趾、手指等肢体末端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就像戴着“手套”“袜套”一样,同时还可能伴有刺痛、烧灼感,夜间症状往往更加明显。如果不及时干预,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感觉功能会逐渐减退,甚至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另外,缺乏某些营养素也可能引起手麻脚麻。维生素B12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关键营养素,长期素食、胃肠道疾病导致吸收障碍等情况,都可能造成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炎,出现手脚麻木、无力等症状。此外,长期酗酒会损害神经系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同样可能导致手脚麻木。
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与手麻脚麻有关。例如,脑供血不足时,大脑缺血缺氧,影响神经功能,可能出现单侧肢体麻木;颈椎病、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局部病变,会分别压迫上肢不同部位的神经,引起手部麻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也以四肢对称性麻木、无力为首发症状。
当出现手麻脚麻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偶尔一次因姿势不当引起的麻木,通过活动、休息往往能快速缓解。但如果麻木频繁发作、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疼痛、无力、肌肉萎缩、头晕、头痛等其他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如颈椎、腰椎CT或MRI)、血液检查(检测血糖、维生素B12等指标)等手段,明确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手麻脚麻,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息,都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放松肩颈、腰背肌肉;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维护神经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