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红参、高丽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这么多的参都有什么补益作用呢,吃对了是补,吃错了反伤身。今天来简要概括一下区别,方便大家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
1、人参
经晒干或烘干的叫“生晒参”,用锅蒸过后再干燥的叫“红参”。野生的叫“山参”。
人参能大补元气、《神农本草经》认可的补五脏,还能生津养血、安神,适合体虚的、久病的。红参,经过蒸制后,比生晒的温性更强、补气力更强。我经常跟粉丝说的红参炖蛋,就是补体虚明显,还不容易上火。还有高丽参、吉林参等按产地分类的参,就不多讲了。
2、党参
主要补脾肺气虚的,比如吃的少、神疲乏力、咳嗽虚喘、心悸气短、津伤口渴的。它药性平和,补气比人参温和。
适合日常食用。气虚的人,煲汤、煮粥、泡茶都可以放点,可以感觉到气不那么喘、食欲都变好了。
3、太子参
也是一种补气药,对比人参、党参,它的补气作用就比较弱,显得非常平和,补而不燥,尤其适合小孩气虚的 ,所以说叫太子参。
4、西洋参
又叫花旗参,以前是西洋外来的。性寒,擅长补气、养阴、又清火,比如虚热牙痛、口渴、肠热便血等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适合。它的重点是,补而不上火。
5、沙参
有南沙参、北沙参之分,作用接近。主要是补阴。适合阴虚久咳、津伤口渴、燥咳痰少等情况。岭南地区煲的“清凉补”就常见沙参。
之前翻阅一中草药手册,里面就有一方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不易吐出、口干的,用南沙参9、麦冬9、生甘草6、玉竹9,水煎服。
6、玄参
又叫元参,味道苦,性微寒。主要是清热凉血、降火的。《本草正义》说:“玄参,禀至阴之性,专主热病”,它可以用于舌暗红、口渴、津伤便秘、目赤、咽痛、白喉、温毒发斑、肺热咳嗽等情况。
对于津伤便秘的,可以配生地黄、麦冬用;对于温发斑发疹的,可以配石膏、知母用。有患者上火牙痛的,我就搭配熟地。煮的水还可以含在嘴里,一天几次,牙痛很快缓解。
7、苦参
也是味道苦的,性质寒。主要是清热、杀虫、利尿的。适合有黄疸尿闭、热痢(腹痛腹泻,多为阵发性腹痛,便水样或脓血样),便血,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
是在妇科妇炎问题上能帮忙的一个参药。可以内服,可以适量煎汤外洗患处。
8、丹参
也是味道苦的,性微寒的一种参吗,是活血祛瘀的佳药。现代在心血管问题上多有应用,也有方便的成药。
搭配三七、人参或者西洋参,就是老人的吉祥三宝了,因为单用它久服会伤气,搭配补气的人参或西洋参,活血又补气。且气为血之帅,好的搭配让配方的活血之用更提效。
以上讲到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