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为了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2025年6月30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邵春医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自我管理》为主题的健康教育讲座。
邵春医师,指出慢阻肺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为了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反复发生,慢阻肺稳定期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
那么,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稳定期自我管理呢?邵春医师详细介绍了慢阻肺稳定期自我管理的七大“黄金法则”:
1.戒烟:吸烟是目前公认的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的数千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健康。戒烟是减慢肺功能损害的最有效措施。
2.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可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和提高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常用的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吹气球等。
3.排痰:有效排痰可减少呼吸道感染,缓解呼吸困难,如有效咳嗽、振动排痰、体位引流等。
4.健康饮食与运动: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合理膳食能改善代谢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慢阻肺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每日饮水1500毫升,避免产气刺激性饮食。适当安排一定的活动量,增加活动耐力,以不引起疲劳为宜,如步行,慢跑等。
5.家庭氧疗: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建议下,可在家中接受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或在家佩戴无创呼吸机等设备以改善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6.良好的家居环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开窗通风、避免干燥,保持室内适直温湿度、勤晒衣被、保持清洁卫生。
7.心理干预:慢阻肺患者心肺功能可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死亡。失望感、无用感、自杀倾向、焦躁、悲观、抑郁等是慢阻肺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应通过家属的支持及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安抚,将治疗态度由被动变主动,且能正确地对待疾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可以增强抵抗力,提高疗效。
邵春医师重点提出,治疗慢阻肺,药物是主要手段,坚持长期规范用药是关键,规范治疗可有效减轻当前症状,防止疾病进展,有效预防复发,减少急性加重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减少病死率。同时,病情稳定时,每月复诊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联系医生或复诊;每3一6个月定期复查肺功能,做好稳定期自我管理,改善当前症状,降低未来的风险。
供稿:门诊部 陈剑
编审: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