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上看到“甲状腺结节”这几个字,不少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其实,甲状腺结节并没有那么可怕,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它。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里形成的组织团块。它可能是单个出现,也可能是多个同时存在,质地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实性的,像个小硬块;有的是囊性的,里面含有液体。
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
甲状腺结节其实很常见,它尤其“偏爱”30至50岁的女性群体。女性甲状腺瘤的发病率比男性高出2倍至4倍,中年女性更是高发人群。
我国甲状腺疾病、碘营养和糖尿病全国流行病学调查(TIDE)项目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78470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直径大于5毫米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达到了20.43%。而且,患病率会随着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也就是说,年龄越大、体型越胖的人,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就越高。
甲状腺结节的症状
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不过,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一些不适表现。
部分患者会感觉结节周围疼痛,咽喉部有异物感和压迫感。当结节不断增大,压迫到周围组织时,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比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气短、吞咽困难等。要是患者同时还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还会有心悸、多汗等症状。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癌吗?
甲状腺结节并不等同于甲状腺癌,它有可能是癌症,也有可能是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等其他疾病。
在所有甲状腺结节中,8% - 16%是恶性的,也就是甲状腺癌。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 - 85%,不过它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治疗效果通常比较好。
甲状腺结节诊断方式
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它不仅可以协助医生鉴别结节的良恶性,还能预测其恶性风险,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清检测
甲状腺结节患者还需要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细针抽吸活检
对于决定要进行手术的患者,细针抽吸活检是甲状腺结节术前首选的病理诊断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结节的性质,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
哪些人群需要做甲状腺结节筛查?
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人群
甲状腺肿瘤的发生与遗传机制有一定关系。如果亲属中患过甲状腺癌、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同代和后代亲属每6 - 12个月就要做一次甲状腺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甲状腺异常,尽早治疗。
幼年频繁接受CT、X光检查人群
如果幼年时期每半年接受2次以上CT、X光检查,那么在幼年及成年阶段都要每6 - 12个月做一次甲状腺筛查,因为辐射可能会对甲状腺造成损伤,增加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患有痛风、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也要定期做甲状腺筛查。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孕产妇
女性进入孕期、产期和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波动较大,身体免疫力也会发生变化,容易患病。因此,孕产妇需要定期做甲状腺筛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情绪压力大人群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中的人,身体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免疫力下降会增加患病的风险,也可能为诱发肿瘤创造条件。所以,这类人群也要关注甲状腺健康,定期进行筛查。
碘摄入失当人群
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而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结节甚至癌变。因此,碘摄入失当的人群要注意调整碘的摄入量,并定期进行甲状腺筛查。
甲状腺结节是吃碘盐引起的吗?
我国长期监测和相关研究显示,碘缺乏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在普遍食盐加碘地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低于历史碘缺乏地区。目前,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是引起甲状腺结节增多的原因,但建议大家适量摄入碘,既不要缺碘,也不要摄入过多。
甲状腺结节患者需要限制碘摄入吗?
对于没有症状和体征,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应当保证适量的碘摄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如果伴随有甲状腺功能性紊乱,比如甲亢,就需要限制碘的摄入,避免加重病情。
若是在甲状腺癌治疗手术前,一般要遵照医嘱选择低碘饮食,为手术和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总之,甲状腺结节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定期进行筛查和检查,就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