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亿人不知道自己在糖尿病前期,50岁后,4个症状警惕糖尿病
创始人
2025-05-26 17:38:43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走到五十岁以后,还觉得自己挺健康,饭也能吃,觉也能睡,就是身体有点沉,走几步路累点。

可医生看得可不是表面,有一次做了个大筛查,发现一组50岁以上的体检者里,有高达42%的人空腹血糖在6.1到7.0之间,饭后血糖也蹭蹭往上,但自己压根不知道。

这些人都处在糖尿病前期,就差一步就跨进糖尿病的大门。

算下来,全国这类人有2.47亿,像是个“沉默的群体”,走着走着病就出来了。

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医生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身体已经在“报警”,但根本没当回事儿。

有个病人经常晚上口渴醒,老觉得是秋天干燥,结果一测血糖9.3。

他原来以为糖尿病就是手麻、眼花、尿多,其实早在症状明显前,身体就开始偷偷变化了。

比如有的人走路时候大腿根酸痛,以为是缺钙,其实是神经传导开始变差;还有人睡觉时候出汗多,不是热,是交感神经被血糖刺激得过于活跃了。

医生最重视的一个信号,是“饭后想睡觉”。这不是那种吃太饱的困,而是一种像中毒一样的昏沉,有人坐着坐着就想闭眼。

这种反应在餐后血糖飙升的人群中特别常见。

研究人员追踪了500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现饭后昏睡超过20分钟的人,糖耐量异常比例高达67%。

医生分析说,这种困其实是脑细胞短暂缺血氧的表现,糖分进入血液太快,胰岛素反应不过来,大脑先受累。

有人还会觉得脖子发热、脸涨红,这其实是小血管扩张的一种应激反应,很多人当成高血压早期,实际是糖代谢出问题。

有些人是“夜里腿抽筋”被带去查的,结果一查就发现血糖高

抽筋的背后其实是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钙、镁的代谢被打乱。糖尿病前期的人身体代谢出问题以后,肾脏开始悄悄排钾、排镁,抽筋成了信号灯。

医生特别留意到,很多人是凌晨三四点抽筋,说明身体在血糖最低谷的时候,对电解质的控制能力已经出现波动了。

甚至有一类人抽筋完第二天还觉得特别疲惫,其实是神经元过度放电之后进入“重启”状态,和电脑死机后的反应差不多。

有些人是“脚发烫”来的门诊。不是天气热,就是那种晚上睡觉时脚底烧得像放在热水袋上。

这种情况被医生称作“早期糖神经病变”,是一种对温度感知的混乱。

血糖偏高以后,末梢神经开始受到损伤,尤其是感觉神经最先受影响,温度、刺痛、蚁爬感这些都会慢慢冒头。

有个老人总觉得袜子里有沙子,其实是神经传导异常,根本没啥沙子。

医生查他血糖时发现空腹6.7,餐后11.4,已经是糖前期偏上的情况。

这种烧灼感和轻微痛觉的错乱,是一种“内耗性”的信号,糖尿病没到最严重的时候,但神经已经悄悄受苦了。

最容易被忽视的还有一种,就是“皮肤痒、易起疹”。尤其是腰部、腋下、脖子后面那一圈,老年人总说是皮肤干燥,擦了很多油都没用。

医生仔细一看,是皮肤糖化反应开始加重,糖分和皮肤蛋白反应后让皮肤弹性下降,微血管也变脆。

这种时候,皮肤屏障功能开始减退,一有摩擦、汗液刺激就容易痒。

有些人痒得挠破了,反复不愈,还伴有轻度的色素沉着,医生称这类人已经是“皮肤型糖耐量异常”的典型。这种症状不疼不痒之外,但非常有警示意义。

医生还提到一个很诡异的观察,那就是“情绪波动变大”。

有些人到了五十岁以后,脾气变得特别急躁,哪怕一点小事就容易炸毛,自己还以为是更年期,其实是血糖波动影响了脑内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平衡。

有研究显示,在血糖异常波动的中老年群体中,轻度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达到38%,而且大部分表现为“易怒”“注意力涣散”“短期记忆变差”。

特别是在血糖高峰时段,像饭后1小时内,有人会感到“脑袋不清楚”,这不是老糊涂,是脑细胞被高糖环境干扰了传导效率。

有些人突然发现指甲长得慢了,原来半个月剪一次指甲,现在一个月都还没长多少,这也是一个小细节的信号。

糖尿病前期的人外周循环开始变差,毛细血管血流变慢,身体表层组织的新陈代谢跟着变慢。

最早表现出来的地方就是指甲、头发、皮肤这种边缘区域。

有人头发突然变稀、掉发增多,不一定是缺营养,而是血液里营养运不出去,根本没到毛囊那边去。

医生做了外周血流图像分析,发现糖耐量异常人群指甲床供血速度比正常人慢了1/3,这种微小变化常常在体检中被忽略。

有时候脚底“没感觉”其实更可怕。很多糖尿病前期的老人还没走到神经病变那一步,但已经出现触觉钝化。

比如赤脚踩地板,不觉得凉;用针扎一下,反应比以前慢。

这不是老了神经钝了,而是血糖把神经外的髓鞘结构开始慢慢破坏。

这种早期的感觉减退是最容易忽略的,因为它不像疼痛那么直接,有时候连医生都得靠专业设备才能测出来。

一旦走到这一步,再倒回去恢复神经功能就难了。

再来一个更让医生震惊的发现,是“牙龈老是出血”。这个问题其实和糖尿病关系很大。

高糖状态让牙周组织里的微血管变脆,一点刺激就破。饭后刷牙以及咬硬东西时出血成为常态。

有研究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发现,牙龈出血比例比正常人高出53%。

而且这类人中,牙龈发炎但自己没意识到的比例也很高。

医生说,这种炎症会反过来加剧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循环恶化”的过程,不仅是糖尿病前期的反应,甚至是糖尿病的推手。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顾红岩,冯兴中.中医药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概况[J].四川中医,2017,35(06):212-21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惊天大逆转!连场让二追三!世联... 北京时间7月14日,2025年世界女排国家联赛第三周在阿灵顿城市继续举行,赵勇挂帅中国女排面对东道主...
核心业务停摆,又一家药企被ST 2025年07月05日,因无法按照预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未名医药股票交易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原创 青... ▌本文科普主题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论著:《维生素D在青少年运动与甘油三酯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前瞻性横...
原创 天... 清晨,马桶里泛起的淡红色,可能不是红心火龙果的“杰作”,也不是一次普通的泌尿道感染。对于膀胱癌来说,...
“儿童友好”增加更多中医药元素 中医药服务如何更好满足“儿童友好”需求?近日,记者走进多家医疗机构,观察如何加强中医儿科或中医儿童保...
吃饭时这一个小改变,竟能延缓衰... 我国有句老话叫:“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适当保持一些“饥饿感”,真的更有助于身...
对不起啊,我得了抑郁症 后浪生活教室 《丈夫得了抑郁症》 不敢在冬天聊这个话题。 所以趁着夏日炎炎,万物生长。老生常谈一个...
事关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患者,...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文/郭怡琳 7月8日晚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
“小暑三不吃,吃了难安康”,3... 蝉鸣初沸,荷风送香,北斗星斗柄悄然转向午位,小暑节气携着灼灼暑气款款而至。 这个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70名医务人员献血!嘉禾县中医...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8日讯(通讯员 曹怡霏 唐海波) 7月3日,郴州市嘉禾县卫生健康系统“一...
60岁确诊胃印戒细胞癌,“就剩... 胃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尤其是胃印戒细胞癌,曾因其侵袭性强、早期易转移等特点被认为预后较差,让...
陈奕迅演唱会踩空台阶重重摔倒!... (来源:三湘都市报) 7月13日,陈奕迅北京演唱会。陈奕迅表演时太投入,在倒退时踩空台阶,重重摔倒。...
肠癌患者必看!分享3个科学缓解... 查出肠癌后,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如影随形,仿佛天空都变成了灰色,在治疗期间,患者都期望能瞬间抛开坏情绪,...
原创 老... 老人说“李子树下埋死人”,这话并非瞎说,吃李子的禁忌一定要知道! 李子作为夏季常见水果,酸甜可口且...
原创 甲... ## 甲状腺结节:身体里的 “小疙瘩” 大科普 宝子们,体检完是不是都跟赴鸿门宴似的,紧张得不行?尤...
原创 2... 提升医疗机构集采执行能力 确保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为了扎实推进国家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V...
医生发现:夏至到了,喝点绿豆汤...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夏天也要避寒 夏至“三避”你了... 夏至时节,暑热、湿热袭来,该怎样正确避暑祛湿?有哪些养生要点需要注意? 夏至养生有三避 1.避暑。夏...
这种常用药可致跟腱断裂?很多人...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 常用抗菌药 但最近一个有关它的冷知识 冲上了热搜! 事情起因是一位网友 在社交平...
黄历医生:心脏“乱跳”早搏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像是漏跳了一拍,或者毫无预兆地加速跳动?这种异常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