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气单胞菌、诺卡氏菌、虹彩病毒的症状,加州鲈气单胞菌病的原因,加州鲈加州鲈气单胞菌、诺卡氏菌、虹彩病毒用什么药?加州鲈加州鲈气单胞菌、诺卡氏菌、虹彩病毒最有效的药物,加州鲈舒伯特气单胞菌的预防,加州鲈加州鲈气单胞菌、诺卡氏菌、虹彩病毒引起的烂身病怎么治疗?加州鲈气单胞菌、诺卡氏菌、虹彩病毒烂身病的区分和治疗用药。
加州鲈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2021年总产量已突破70万吨,但是随着加州鲈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中细菌性疾病始终威胁着加州鲈的健康养殖,给加州鲈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下面祺茂堂生物科技小编就具体来讲一下,引起加州鲈烂身的气单胞菌、诺卡氏菌、虹彩病毒的症状和治疗。
引起加州鲈烂身病的病原很多,其中气单胞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养殖的发展
一、常见的引起加州鲈烂身的病原菌
加州鲈烂身(溃疡)病分为3大类:普通型烂身(气单胞菌型)、脓疮型烂身(诺卡氏菌型)及病毒型烂身(蛙虹彩病毒)。加州鲈烂身病经常是多种并发,常伴随寄生虫、霉菌等并发所以治疗烂身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对症下药。
1、加州鲈气单胞菌
引起加州鲈烂身病的病原很多,其中气单胞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养殖的发展。2023年5月,四川省某养殖户养殖的大口黑鲈发病并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死亡鱼体剖检观察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最终证实该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下面介绍诊断和治疗方法。
(1)主要症状:患病鱼体表有一个或数个溃烂病灶。病鱼躯干、头部出现红斑或红肿,鳞片脱落,严重时肌肉腐烂,露出鱼骨,病灶常为圆形或椭圆形不等。
同一尾鱼常在头部、背部、体表两侧等出现多个病灶,少数病鱼鳍条缺损。危害对象以成鱼为主,体表损伤鱼更易患病。
(2)发病案例:2023年5月19日,四川某养殖场的大口黑鲈出现了大规模发病,给养殖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特征和病因,采集了来自发病池塘的6条发病鱼样本,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经调查,发病早期无明显体表症状,以食性减退为主,随病程进展,食量逐渐降低。症状严重时,病鱼的眼睛泛白,略微向外凸出,体表的粘液增多,体表多处如背部肌肉、尾鳍、眼睛等出现不同程度溃疡灶。
部分患病的加州鲈还可见深度溃疡,皮肤肌肉严重溃烂,有的可见尾柄骨骼暴露。解剖后发现肝脏肿大发黄、质地较脆。
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细菌病,对于加州鲈、生鱼等淡水养殖品种危害是特别大的
(3)诊断方法:将送检鱼鳃丝剪下置于预先滴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制作组织压片,光学显微镜下低倍观察鳃丝组织,未见寄生虫寄生。从不同的患病大口黑鲈的肝、脾、肾、溃疡灶边缘接种细菌于BHI培养基,28℃培养24小时。
结果发现,在脾脏和溃疡边缘接种的BHI培养基上,生长出了大量的细菌菌落,其特征表现为不透明、表面光滑、略凸、直径2-3mm、边缘不整齐的乳白色菌落。
经革兰氏染色发现,细菌多单个或两个排列,呈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挑选单个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平板划线。
28℃恒温培养24h,将分离得到的优势细菌扩大培养后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利用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细菌均扩增出了与预期结果1500 bp相近的目的片段。
经BLAST比对后发现,从大口黑鲈溃疡灶中分离获得的菌株16S rRNA序列与维氏气单胞菌( Aeromonas veronii )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8.62%。根据流行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初步认为加州鲈烂身病是由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2、加州鲈诺卡氏菌
脓疮型烂身是以诺卡氏菌感染引起,病症为尾鳍、胸鳍基部,鳃盖内侧等处溃烂、化脓,肾、脾、心脏等内脏常有白点。
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细菌病,对于加州鲈、生鱼等淡水养殖品种危害是特别大的,每年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诺卡氏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在苗期或者初期感染是非常隐秘的,表现不出什么症状,而且发病过程还很漫长,等发现时感染已久。
患病加州鲈典型的特点,皮肤出现溃疡病变,鳃盖糜烂,内脏会出现白色结节病变,尤其是在肝脏、肾脏和脾脏最常见。
诺卡氏菌病的流行季节较长,从每年的4月~11月均有发生
也就是说诺卡氏菌肝脏的是鱼体的免疫器官,这也是后期诺卡氏菌病很难恢复的原因。随着病情的加重,鱼体体色逐渐变黑,病灶处溃烂出血、尾鳍也有溃烂出血,死亡量逐渐增加。
鱼诺卡氏菌病是一种典型危害严重的慢性细菌病,多发于海水鱼和淡水养殖的加州鲈、黑鱼等养殖品种。一旦加州鲈患上诺卡氏菌病,开始的时候加州鲈吃料量下降,离群独游,身体两侧出现溃烂,紧跟着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80%。
解剖之后发现加州鲈肝脏重大,脂肪严重堆积,其内脏具有大量白点,因此加州鲈诺卡氏菌病又称为内脏白点病。
诺卡氏菌病的流行季节较长,从每年的4月~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月~10月,发病鱼常为1龄或2龄鱼,水温在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
该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其病情发展缓慢,但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自然发病率可达到15%~30%,严重的达到60%以上。养殖乌鱼、加州鲈患诺卡氏菌病后的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
因此,一旦发现养殖鱼类有诺卡氏菌病发生,应及时治疗,治疗越早,感染数量越少,治愈率越高,给养殖生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就会越小。
而且诺卡氏菌很难治疗。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诺卡氏菌感染鱼体,会损害肝脏、肾脏、脏等免疫器官,由于鱼体内主要的免疫器官受到损伤,体质非常虚弱,一方面药效吸收效果不理想,个体质恢复困难。
二是诺卡氏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在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的药物中,很少有达到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良好治疗效果的药物。
三是诺卡氏菌的潜伏时间长,感染初期,体表上基本看不出什么变化,等真正发病有表征的时候,病情已经非常严重。
急性发病时,短时间可使大部分鱼死亡
3、加州鲈虹彩病毒
虹彩病毒引起的加州鲈烂身病主要表现为体表大片溃烂,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尾鳍、胸鳍和背鳍基部红肿溃烂,部分病鱼体肝、脾、肾肿大并伴有出血。
因此,检查鲈鱼内脏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肾脏处,如果有积液,或者用剪刀划破肾脏,有红色液体流出。基本是虹彩症状。
加州鲈鱼的虹彩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蛙虹彩病毒属。流行季节主要是7~8月,水温30-32℃,夏季高温季节较为多见。
急性发病时,短时间可使大部分鱼死亡。患病的加州鲈鱼侧卧于池边,受惊时急速做无规则的痉挛式游动。
加州鲈的虹彩病毒病有以下三种形式:①尾柄基部、胸鳍基部红肿溃烂,尾柄基部溃烂(或“生疔”)更较为常见。
②心腔血块聚积,鳃动脉扩张淤血呈“血痘”。养殖户常称为“血卖病”,即心脏动脉球前的入鳃大动脉上有一血瘤。病鱼经常在摄食过程中忽然抽筋打转死亡。③臀鳍基部及肛门充血,鳔内有大量的黄色蜡样分泌物。
该病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大片溃烂,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患病的加州鲈鱼体色变黑,肝、脾、肾肿大并伴有出血。
二、近期加州鲈鱼养殖病菌高发的原因有哪些
1、强降雨或使用杀虫剂等强刺激性药物后,虹彩病毒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升高;对于患病的池塘,使用刺激性杀虫剂或换水等刺激性操作会导致疾病严重恶化,养殖户朋友们一定不要盲目操作。
2、降雨初晴,多数有害藻类都会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再加上死亡微生物腐烂,导致水质不佳,底层缺氧。
3、体质较差。由于保健意识差、频繁应激、水质突变等因素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易患诺卡式菌、虹彩病毒引发烂身。
五黄粉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等
三、加州鲈气单胞菌、诺卡氏菌、虹彩病毒的防治
1、诺卡氏菌等有抗弱酸性,在偏酸的环境下更适合繁殖,所以保持水质呈弱碱性,既不会影响鱼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诺卡氏菌的繁殖,使用石灰、小苏打(碳酸氢钠)、海得宝等进行调控。
2、在天气突变或鱼体应激大,体质下降时容易感染诺卡氏菌,所以定期做好保健工作。定期拌料五黄粉来加强鱼体体质和抗应激,防止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体质虚弱。
3、保持水质清爽,定期泼洒海得宝,以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度和稳定性,海得宝可以确保充足的溶解氧,有效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强水体溶氧与稳定性,保持水体活性与良好水色,优化水体环境。
海得宝采用高活性最新菌株:噬菌蛭弧菌、粘红酵母、免疫多糖、促生长因子等,可处理弧菌属、气单胞菌属等G -致病菌所引起的水肿、烂嘴、萎缩、滑板、僵硬症、腐皮综合症;海水鱼类烂鳃、烂尾、肠炎、腹水、疖疮、体表溃烂、出血。
在虹彩病毒高发期,定期泼洒五黄粉和海得宝。五黄粉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等,具有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病害高发期进行泼洒或拌料投喂可以有效防御虹彩病毒等病毒性疾病。
3、如已经发病,以消毒、抗病毒、增免为主,避免强刺激。对于已经爆发虹彩病毒的鱼塘,应先停料2-3天。
在病情相对稳定后,可以控料喂料,泼洒或拌料五黄粉。对水体以及水产动物(鳃、体表等)组织致病菌有强大的抑菌、灭菌、抗病毒作用。主治水产动物由病菌引起的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腐皮病、肿嘴、吐肠、暴发性出血病等。
4、用药方案:(1)每立方米水体用五黄粉1g,兑水搅拌,全池均匀泼洒。每1kg饲料添加五黄粉2-3g,连喂5-6天;与饲料均匀搅拌后投喂。(2)每亩每米用海得宝10-20毫升,每隔7-10天左右用一次,直接用本塘水稀释海得宝后全池泼洒。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