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作为流传千年的中医理论,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三伏贴成为冬病夏治的有效治疗方式。在顺义地区,想要敷贴三伏贴,需要提前预约,因为三伏贴数量有限。像北京中医院顺义医院、京顺中医院、京顺中医堂等医院都可以预约三伏贴。
冬病夏治,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中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生长化收藏;疾病的发生亦随四季、节气的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利用“伏天”疾病未发之时,通过药物、敷贴、艾灸、食疗等方法,去除其疾病的必发条件,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阳气,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中颠”。即是以芥子泥敷于头顶(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至明、清时期,随着中医外治法的开展,在三伏天熏涂、贴敷治疗疾病得到应用。
明末名医张璐《张氏医通》中载有:“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蛰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全面论述了贴敷法的适应症、药物组成、选穴、贴敷时间等。
清·徐大椿:“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阐释了穴位贴敷法的作用机理与特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三伏贴尽管在某些情形下能够发挥一定的舒缓功效及保健作用,然而,其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以及所有疾病。在运用三伏贴之前,强烈建议向专业的中医医生或者医疗保健提供者征询意见,尤其是针对存在慢性疾病、药物过敏或者其他健康问题的个体。如此一来,能够切实保障使用三伏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有效规避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