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皮肤出现淤青时,正确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首先,在受伤后的 24 小时内,应及时进行冷敷。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可以用冰袋或湿冷的毛巾敷在淤青处,每次冷敷 15 - 20 分钟,间隔 1 - 2 小时进行一次。
经过 24 小时的冷敷后,就可以开始热敷了。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淤血的吸收和代谢,有助于淤青的消退。可以使用热敷袋或温热的毛巾,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热敷时间同样为 15 - 20 分钟,每天可进行 3 - 4 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用力摩擦或按压淤青部位,以免加重损伤。同时,要保持受伤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如果淤青持续不消退或伴有疼痛、肿胀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确定是否有其他损伤或疾病。
很多人不小心磕碰后,会有皮下青紫瘀血出现,习惯去药房买瓶活血化瘀之类的红花油,结果越擦皮下的瘀血越多,脚踝肿得走不了路。去看大夫,大夫可能还会打趣你这么点处理外伤的常识都没有。
不小心磕碰后,不能直接用活血的药水,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第一步:冰敷
立刻冰敷可减少血流量,使淤青最小化。用毛巾包好冰袋,或将毛巾在凉水中浸泡一会儿,冷敷患处10分钟,每隔20分钟左右重复冷敷。建议平时家里都提前备好冰袋,可在塑料袋中注入6份水和1份酒精,密封之后放入冰箱冷冻,做成简易冰袋。按压患处或受伤后立即缠上弹性创可贴,淤青程度就会大大减轻。
第二步:抬高
刚磕碰出淤青时,减少患处血流可使淤血最小化。如果腿部淤青,冰敷的同时不妨坐到沙发或带扶手的椅子上,将腿部抬高至心脏以上的位置;如果手臂受伤,应尽量将手臂抬高到心脏的高度。
第三步:热敷
24小时后,热敷患处可促进血液循环,清除淤血。可以用电热垫、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患处,每天多敷几次,每次20分钟。醋能促进皮肤表层血液流动,有助于消散淤青,可以将其倒进温水中,浸泡毛巾用于热敷。但是热敷温度不宜太高,否则容易灼伤皮肤。
为什么经常会有淤青
皮下出血,就是生活中身体表面常会发现淤青,主要原因是血管壁受损,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面,出血点的直径在3-5毫米,称为紫癜。
引起紫癜的疾病有过敏性、虫咬伤后也是常有的。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轻轻地碰撞一下就会皮下出血。凡引起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因素均会发生皮下出血,如细菌或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C缺乏等。
除了上述的血管损伤因素之外,与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质差也有关。
如果平时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和发热、贫血等情况,应去医院作进一步诊治,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根据结果由医师作出相应的治疗。如是单纯性紫癜,数日后自行消失无需特别处理。
上一篇:当归煮蛋需煮多久及最佳食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