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预防身体疼痛的方法》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预防身体疼痛尤为重要。首先,保持适度运动是关键。像散步、太极拳这类舒缓的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减轻骨骼压力,从而预防因肌肉萎缩、关节僵化导致的疼痛。
其次,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钙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多食用牛奶、豆制品、鱼类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再者,正确的姿势习惯不可忽视。无论是坐立还是睡眠姿势,都要符合人体工学。坐姿要端正,避免弯腰驼背;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线。
另外,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寒冷天气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关节部位。定期体检也很必要,能及时发现身体潜在疾病,早做干预,减少疼痛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这种常年累月的疼痛,医学上称为慢性疼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常具有典型的行为和情绪特征:疼痛成了病人生活的中心和持久的注重点,病人总在设法试图搞清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等。病人还常有急躁、易怒的表现,有时又消极、悲观,特别不爱活动,常只因求医才出门。这类病人还有一个显著的行为特点就是总像在打盹,提不起精神来。
慢性疼痛一般是由有组织损伤的急性疼痛迁延而成。急性疼痛当组织恢复后,疼痛自然也就终止,但如果遇到下列因素时,就易发展为慢性疼痛。一是病人把疼痛看成是某种严重疾病的信号,因而出现焦虚、恐病、感到无助无望,进而行为紊乱、活动减少、滥用止痛剂;二是病人疼痛发作时,容易引起家庭、配偶、亲友、同事和医务人员的过度关心和重视,这些关心和担忧,让病人可感到生病的种种“好处”,使病人的疼痛行为不断得到强化。上述两种因素是导致病人出现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由于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因素偏多,因此患者往往用遍了中药、西药、针灸、按摩、推拿等常用的治疗疼痛的方法,效果也不会太好。对于这类老人,在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行为治疗,效果较好。具体行为治疗可由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属共同来完成。
患者可通过深呼吸及自我催眠的方式,来改变对疼痛的认识,知道疼痛是不用药物也可得到控制的,消除对慢性疼痛的无助无望心理,加速疼痛的缓解和消失。患者家属、亲友在病人疼痛发作时,表面上对病人不要太关心,即对病人想卧床、不想活动、爱服用止痛剂等行为不予理睬,有时甚至进行批评,而对他们的恰当行为进行奖励。通过这些方法,可让常喊疼痛的老人快乐地走出慢性疼痛的阴影,幸福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