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报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2023年年会(二)
admin
2023-07-11 12:12:12
0

原标题:速报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2023年年会(二)

和年苑,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公众号,传递老年医学的价值和声音

在这里,了解当代老年医学

2023年7月8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年会主旨会议如期举行。该会议自今年4月初开始筹备,课程主题采用知识板块形式,既吸取了往年经验,也广泛征求了学会会员的意见。为了方便各地学员和讲者参与,更好地普及缓和医疗理念,本次会议仍采用线上形式,并初步定于下周末进行回放,具体情况将在学员微信群及本速报留言栏发布现对主旨会议内容进行小结,以飨读者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首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的丁媛媛副会长,缓和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系主任刘晓红教授分别进行了开幕式致辞。丁媛媛副会长充分肯定了分会在过去一年的成绩。目前缓和医疗相关政策逐年增多,更需要多方协作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年一度的年会课程非常重要。刘晓红主任委员简要介绍了目前分会的人员构架,会员们来自全国各地,专业背景多样,充分体现了缓和医疗多学科团队的精髓。刘晓红教授强调,学会将继续为广大会员赋能,链接资源、打通渠道,期许缓和医疗事业鲜衣怒马,一路生花。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会议的第一板块的内容主题为“老年评估与缓和医疗评估的有机融合”,由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刘晓红教授、北京友谊医院马清教授主持。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缓和医疗分会副主委李玲教授通过预录课程,讲解了一位气促、疼痛、烦躁的高龄共病末期患者的就医历程,介绍了多学科团队如何灵活应用老年综合评估以及缓和医疗评估,构建出这位患者及其家庭的整体图景,再进一步提供个体化的整合照护。李玲教授指出,缓和医疗和老年医学有诸多共通处,尤其在于整体、协作、连续的工作模式以及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

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马清教授结合临床经验以及前沿研究结果,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是否进入透析的决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马清教授提到,高龄共病老人透析后是否获益,至今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一方面,部分老人若平稳过度到透析,早期结局可改善;但另一方面,透析医疗负担重,可能也会导致乏力加重、低血压、肾功能骤降、急性心血管事件等不良结局。因此在临床上,目前提倡放宽肾保护的靶目标,推迟透析是可选的。在两难情境中,马清教授特别强调了预立医疗自主计划的必要性。

北京协和医院闫雪莲教授对终末期老年人多重用药的管理和挑战进行了讲解。闫教授提到,高龄老人常伴多个老年问题,多重用药容易打破脆弱的平衡,带来医源性问题。在这类患者中,需要明确治疗目标、预期生存期,在老年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预防用药、慢病管理用药、可能不获益的药物,通过 STOPPFrail等指导工具进行处方精简。闫药师还通过一个病例,介绍了用药轨迹是如何随着生命历程不断转变的。

辽宁省金秋医院副院长卜丽教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终末期的缓和医疗进行了介绍。我国每年有 90万人死于慢阻肺,因此卜丽教授呼吁大家一起关注这个庞大的人群。慢阻肺虽不是肿瘤,但它同样对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 GOLD指南早在 2013年便提出要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融入缓和医疗。慢阻肺患者的预期生存期可通过 BODE指数、 CART决策树等工具进行预策,而发生重度急性加重后的 2-3月是复发、死亡的高危时段。医师应重视缓解痛苦、充分沟通和告知,确保治疗符合患者意愿,让患者活着时体面,离世前也能做好准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会议第二板块的主题是沟通,这是缓和医疗的核心技能,也是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感到最为棘手的部分。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病房主任、缓和医疗分会副主委秦苑教授为了将学员带入沟通情境,录制了模拟真实医患交流的视频,涵盖了门诊、急诊会诊、急诊出院前、入住安宁病房四个关键时刻,并实时讲解在这一步的沟通要点。秦苑教授在视频中自然而充分地展示了如何有技巧地应用语言及非语言信息,并强调在做沟通时要把患者放在中心,尊重患者的接受程度,跟着患者的节奏走,有时沉默也是一种交流。

在讨论环节中,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的葛楠教授、宁晓红教授及北京华信医院老年科的张改改教授对自己学习、实践沟通的心路历程也进行了反思,强调要主动靠近,而不是躲避病人,只有持久的学习实践才能让沟通技巧日臻娴熟。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中午的卫星会中,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刘晓红教授、孙晓红教授就缓和医疗实践中的带状疱疹疫苗、营养问题进行了讲解。刘晓红教授着眼于流行病学依据,提出老年群体免疫力低下,常伴慢性病,特别是多重慢病及肿瘤患者,既是老年缓和医疗的目标人群,也是带状疱疹的多发人群。带状疱疹带来的急慢性疼痛非常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功能、情绪、生活质量,还会和慢病互相促进,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显著增加住院费用。在 3.2年随访研究中,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 50岁以上人群中的保护能力可达到 97.2%,且耐受性良好,因此被疾控中心及多个指南所推荐。

孙晓红教授对缓和医疗中的营养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例如纳差、厌食、味觉改变、恶心、口干、吞咽困难、便秘的干预及预防,管饲的应用及局限、临终期营养和水化的应用等。孙教授特别提醒了几点在临床中容易混淆之处,如在补充 ONS时,不要抑制自愿性食物的摄入;管饲不能减少肺炎的发生;临终期缓慢控制的脱水可减轻不适,停止管饲和静脉是可选的;医师要指导患者家属减少负罪感,不要勉强患者饮食。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会议第三板块的主题为“缓和医疗典型案例分享”,由缓和医疗分会的三位副主委,北京华信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张改改教授,云南新昆华医院的马克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的宁晓红教授联合主持及点评。

北京医院的范芸教授介绍了一位 104岁的超高龄退休老干部最近 6年的就医情况,这位老人在感染新冠后最终离世,缓和医疗的理念帮助家属和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而老人对生命的通透也教育了大家。

北京同仁医院的刘谦教授介绍了一位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老人的就医过程中,缓和医疗理念贯穿全程。刘谦教授强调,在这类患者的管理中,专病知识的学习、照料者的陪伴、营养管理、多学科协作以及预立医疗自主计划都是非常关键的。

云南新昆华医院的李晓霞教授首先介绍了新昆华医院医养结合特色的设置,患者平均年龄超过 87,中重度失能将近 70%,慢病负担重,家庭负担重,对缓和医疗的需求很高。李晓霞教授的 2个案例提示了在医养结合机构中设置缓和医疗资源的优势,患者在平稳时能够得到恰当的医疗干预,而在生命末期时又可得到适时的转诊,免除了在住处离世带来的潜在社会纠纷。

北京市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郑慧娴教授通过一位 79岁的膀胱癌患者,详细描述了北京协和医院、普仁医院、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归元缓和基金志愿者如何在患者的生命末期帮助她实现治疗目标,平静离世的过程。这种多级联动的协作模式让患者和家属少走冤枉路,有地可去。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会议第四板块的主题为“缓和医疗的院内外推广”,由缓和医疗分会副主委、盛京医院宁养病房主任王玉梅教授,以及缓和医疗分会学术秘书、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朱鸣雷教授主持。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中心主任王明辉教授介绍了中心从居家上门到居家安宁,最终转型为安宁疗护机构的历程。王明辉教授强调了社区医师的优势,即对家庭了解、患者信赖、上门时间足够。一个社区安宁团队的建设,不仅需要上级医院的指导,也需要自我成长,充分培养团队的可持续性以及获得感。

深圳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李瑛教授介绍了生前预嘱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提醒“唯治疗论”下,患者的尊严没能得到充分保证,医学是有边界的。深圳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作为缓和医疗的先行者,不仅成立志愿服务梯队,也在 2022年推动生前预嘱在深圳立法,并推出了深圳市生前预嘱服务指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浙江医院的陈新宇副院长介绍了“西湖模式”的成长与迭代升级。陈新宇副院长坦言,在三级医院开展安宁疗护工作举步维艰,但是通过打造基层 -三级医院联动模式、组建多学科团队、建立培训体系、全方位实地调研等措施,浙江医院在几年中成长迅速,教学相长,充分发挥了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的功能。

最后,深耕缓和医疗临床及教学多年的王玉梅教授娓娓道来,介绍沉浸式培训在缓和医疗教育中的势在必行。沉浸式培训能够让学员充分参与实践,让带教老师有机会手把手地把缓和医疗理念和技术切入、植入、深入人心,通过感动、带动,最终推动学员回到原单位开展工作。盛京医院的课程以学员为中心,深化灵性体验,发挥小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一学就会,一用就废”的弊端,在辽宁省遍撒缓和医疗的火种。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大会的最后,缓和医疗分会副主委、北京协和医院宁晓红教授总结了分会一年来对缓和医疗的推广工作,期许未来能够继续壮大会员队伍,传播理念。宁晓红教授鼓励大家知行合一,真正在实践中落实知识,迎难而上,因为“难做,不是不能做”。缓和医疗分会将继续致力于民众教育、教学研究,政策推动等工作,也欢迎有志于缓和医疗的同道报名加入我们的队伍。

码报名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

本期文字:金爽

本期编辑:冯高洁

本期审校:葛楠、宁晓红、刘晓红

--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其团队--

老年综合征|慢性病管理|长期照料模式构建|多学科团队 | 院内急性医疗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协和老年综合评估进阶培训|中国医学论坛报协和老年医学专栏|老年医学速查手册 |老年医学临床实践|老年友善医院 | 远程医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鲜银耳好还是干银耳好?选择的时... 银耳又称白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常用...
阿司匹林还能护心吗?最新研究揭... 阿司匹林还能护心吗?最新研究揭示一个令人担忧的真相 你是不是也试过每天早上吃一片阿司匹林,觉得这样就...
男人的这些“暗示”,就是在对你... 作者:闻秋声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1、引言 爱情就像食物一样,让你百吃不腻的菜,一定是你发自内心...
脑干上长肿瘤还能做手术吗 脑干上长肿瘤还能做手术吗?脑干上长瘤是需要看病症而定的,手术的风险相对比较高,建议患者要积极的配合医...
2厘米腰围减少秘诀:姜黄或助糖...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为了减肥尝试过无数方法,从节食到运动,甚至购买昂贵的减肥产品,却收效甚微?尤其是...
总想吃冰的人,你身体可能缺这个... 开空调盖棉被吃雪糕已被许多年轻人视为热季幸事,但有人却因此“吃”进了医院,原来这一切都与“冰食症”有...
原创 一... 刘阿姨今年62岁,闲暇时会去楼下锻炼,身体看起来挺健康的。大约从3个月前开始,她身上莫名其妙出现了胸...
原创 6... 昨晚,我妈把我那杯冰牛奶换成了热乎乎的“小暖袋”…… 昨晚十一点,我刚想端起冰箱里的冰牛奶灌一口,...
肝纤维化一定会发展为肝硬化吗?...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或炎症的一种反应,表现为肝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这一过程是肝脏修复机...
89岁外婆一年四季用黑米这样吃... 已经89岁的外婆,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身体特别硬朗。周围人都特别羡慕她,纷纷上门请教,希望能学到外婆...
格列汀类药物到底是控糖优等生,... 前几天,张医生因为科室里有重患,就和别人换了个门诊,没想到,一位患病的朋友居然追到了病房,要求张医生...
明明很努力却瘦不下来?别再和自...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每天已经吃得很少了,运动也没落下,体重秤上的数字却纹丝不动。别急着怪自...
新素食者常犯的12个错误以及克... 关注非药而愈,你的健康百科全书 作者:Plant-based News网站编辑组 翻译:Lily 原...
中佰康:“处暑吃3宝,不往医院... 8月23日,这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顾名思义,就是“出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天...
原创 立... “秋吃白,安五脏”,立秋后天气燥气渐盛,昼夜温差变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口干、咳嗽、免疫力下降。老辈人常...
处暑将至,饮食有讲究,牢记: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意味着炎热即将过去,暑气渐渐消散。在这个时节,饮食上有“少苦多辛...
调查发现:高血压病人若经常补B...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惊!太原肝有腹水,就一定是晚期...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在太原,不少肝部有腹水的人,一听到 “腹水” 两个字就慌了神,觉得肯定是病情到...
原创 眼... 大家好,我是鹏哥,每天坚持分享各种护肤品知识,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如果你希望看到哪些护肤品,可以在我...
头晕不是累,真相曝光可能是大脑... 头晕不是累,真相曝光,可能是大脑缺少它,大家好,我是河北省三甲公立医院的医生焦久存,看诊30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