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晚八点,经北京到郑州的Z13列车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温暖上演,而这场救援的核心力量,正是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医务科的住院医师陈松杰。
当时,列车已过石家庄车站,距下一站郑州车站还有二个小时车程,列车广播突然传来“寻医救人”的紧急呼叫。彼时,正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周末回郑州开会的陈松杰,听到广播后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冲向患者所在车厢。一名年轻小伙晕倒在了两个车厢的交界处,乘警和热心群众正扶他往就近的座椅上移动。
陈松杰快步走到患者身边,轻声询问他的名字和目的地,对方声音微弱,几乎难以听清。凭借扎实的医学专业素养与丰富经验,他迅速展开施救——先是触摸患者微弱的脉搏,判断心率暂时平稳,但血压偏低,双手心冷汗不止,初步考虑为低血糖导致的晕厥。紧接着,他打开手机灯光,仔细检查患者双侧瞳孔,确认等大等圆,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在没有其他诊断仪器的情况下,他基本确定患者为低血糖引发的突发晕厥。
陈松杰立即请乘警找来面包和含糖饮料,让患者缓缓进食。渐渐地,患者脸上恢复了些血色,说话也有了力气。他又抓紧时间询问关键信息,得知患者独自前往广州,有非先天性心脏病史,曾服用速效救心丸,经常出现低血压,无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他细心叮嘱乘警找出患者的水杯,让其饮用温水,周围热心乘客也纷纷递上面包和饼干。此时,一位来自厦门的中医针灸女大夫也闻讯赶来,陈松杰与她沟通病情后,她在患者头部穴位施针十多分钟,进一步帮助其恢复神志。
在众人的合力照顾下,患者意识逐渐清醒,能清楚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但身体仍十分虚弱。乘警协助拨通患者家属电话,详细说明情况。最终,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决定终止前往广州的行程,在郑州站下车休息。

从石家庄到郑州的路途中,陈松杰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持续关注其生命体征,并不时鼓励他保持清醒。一位同样前往郑州的许昌阿姨也全程坐在对面,用温暖的话语安慰开导,缓解患者的焦虑。
“说不害怕是假的,但起身那一刻,我已做好准备。”陈松杰事后坦言,“下一站就是郑州,有我们医院做靠山,我无惧一切。”这份底气,源于对医院医疗实力的信任,更源于身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为让患者及周围人安心,在患者情况平稳后,他还主动展示医师电子执业证,以专业身份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直至列车抵达郑州站,陈松杰一路护送患者出站,细心推行李、搀扶其行走。尽管患者不愿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陈松杰仍将其引领至火车站东北广场的民警值班室,详细说明情况,并主动添加患者微信,确保后续能持续关注其身体状况,才放心离开。
次日,患者传来平安讯息:“今天多谢陈松杰医生了,我已经入住酒店,身体无恙。”一句朴实的感谢,是对这场列车救援最动人的回馈。一边是需要救助的病人,一边是牵挂的家人,他在“医者”与“家人”的角色间,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
这场列车上的救援,不仅是一位医者职业光芒的绽放,更是社会爱心的生动缩影——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因一场意外凝聚温暖力量,共同为生命护航。而陈松杰用挺身而出的勇气、全程守护的担当,让医者成为患者与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靠山,更照亮了旅途的每一寸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