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明明很注意控制孩子的体重,可孩子还是悄悄长成了小胖墩?明明有督促孩子认真刷牙,怎么还是长蛀牙了?

大家可能没想到,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其实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苦瓜”,它们的根,都扎在同一个地方——日常的饮食习惯。
01
甜蜜的陷阱:糖的双重攻击
孩子都爱吃甜食、爱喝含糖饮料。适当的糖是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但过量的糖分摄入,会同时对孩子造成了两方面伤害:
1.影响牙齿健康
①引发酸蚀——蛀牙的直接根源
口腔中的细菌会以糖为养料进行代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会直接腐蚀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导致其矿物质流失。长期如此,牙釉质被不断削弱、软化,最终形成蛀牙。因此,控制糖分摄入,是从源头上减少酸性物质产生、保护牙釉质的根本措施。

②促进菌斑——口腔问题的温床
高糖饮食会显著促进牙菌斑的形成与积聚。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由细菌构成的生物薄膜,它质地黏稠,不仅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庇护所”,还会进一步钙化形成牙石。若清洁不到位,菌斑及其毒素将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甚至进展为破坏牙周组织的牙周炎。

③破坏平衡——整体口腔环境恶化
健康的口腔依赖于有益的微生物平衡。过量摄入糖分会打破这一平衡,导致有害菌群过度生长,从而使整个口腔环境趋于脆弱,抗病能力下降,带来更高的口腔疾病风险。
2.影响牙齿健康
这些高糖食物,除了提供大量的“空虚热量”(简称空热量,即只长胖没营养),几乎没什么维生素、蛋白质等孩子成长必需的营养。热量超标,自然就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
02
零食不停嘴:坏处翻倍
很多家长对孩子表示疼爱的方式之一就是时不时给孩子塞点零食、果汁。但这种“少食多餐”对于牙齿和体重来说,却是坏习惯。
1.使牙齿长期“泡酸缸”
孩子每次吃东西——哪怕吃的不是甜食——食物残渣留在牙齿上,细菌就会慢慢产酸,牙齿等于又遭遇一次“酸攻击”。如果孩子零食不断,牙齿相当于长期泡在“酸菜缸”里,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再矿化),蛀牙风险便大大增加。

2.热量偷偷“爆表”
零零碎碎的零食,尤其是薯片、饼干、小蛋糕这些高热量零食,会使孩子全天摄入的总热量在不知不觉中超标,对体重管理极为不利。

03
恶性循环:牙不好,更易胖!
牙齿健康也会对体重造成影响。一个满口蛀牙的孩子,吃东西必然牙疼,就会避开那些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转而选择软烂、不用嚼的食物,比如白粥、烂面条、蛋糕、冰淇淋。
而这些软烂食物,往往都是高糖、高碳水的,营养单一但热量高。这样一来,不仅蛀牙问题没解决,体重问题反而可能更严重。如果牙痛到影响正常吃饭,甚至还可能导致孩子营养不良,想保持健康体重就更难了。

04
问题的核心:
家庭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是根本
到底,孩子的牙齿和体重问题,并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
如果一个家庭习惯于点外卖、常备含糖饮料、零食随手可得,那么孩子同时出现肥胖和蛀牙的风险自然会增高。反之,一个注重健康的家庭,会从整体上规划全家人的饮食:鼓励均衡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保证定期体育锻炼,并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定期看牙医)。所以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1.管住“糖”和“饮料”:减少购买含糖饮料和零食,家中常备白开水、牛奶和无糖酸奶。
2.正餐吃饱吃好:保证正餐的营养均衡,让孩子从主食、蔬菜、肉类中获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减少对零食的渴望。
3.规范零食时间:如果可以,尽量将零食固定在一两个时间点,而不是随时随地吃。吃完零食记得及时漱口。

保护好孩子的牙齿,就是在为他的健康体重保驾护航;管理好孩子的体重,也能让他的牙齿更受益。抓住“饮食”这个共同的关键点,家长们就能一举两得,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