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肺癌患者在确诊或治疗后,常常担心运动会“消耗体力”或“加重病情”,因此长期卧床或完全不活动。深圳华侨医院肿瘤科窦永充教授指出,适度运动对肺癌患者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减轻疲劳、提升生活质量。关键在于选择“对的运动”与“合适的强度”。

一、运动前应评估身体状况
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适合立即运动。应先由医生评估身体状态、肺功能、心脏功能以及是否存在骨转移等风险,再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尤其在术后或化疗、放疗期间,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二、呼吸训练是首选运动
肺癌患者最直接受影响的是呼吸系统,因此进行深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简单练习,可以有效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效率,缓解气促。每天坚持几次,每次5~10分钟,能显著改善氧气吸收。
三、散步、太极、伸展运动最推荐
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缓慢伸展操等,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窦永充教授建议,患者可根据体力选择每天20~40分钟的轻活动,并以“微微出汗、不气喘”为宜。
四、避免高强度或屏气类运动
跑步、举重、爬山等高强度运动会增加心肺负担,不利于康复。尤其对于接受过手术或放化疗的患者,胸腔压力过高可能引起不适甚至并发症,应尽量避免。
五、保持规律,持之以恒
运动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关键在于坚持。可以制定固定时间、适量强度的运动计划,并记录每天状态,逐步增强耐力和自信。同时,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结语:
窦永充教授强调,肺癌患者“动得好”,胜过“静得久”。科学、温和的运动不仅能帮助身体恢复,还能改善情绪、减轻焦虑,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治疗。记住——运动不是禁忌,而是康复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