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降压药只要按时吃就行,殊不知,尤其是天冷的时候,如果吃药方式不对,肾脏可能会出大问题。
总的来说,冬天温度低、血管收缩、身体代谢变化,比其他季节更容易让肾脏负担加重。因此,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冬天吃药,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细节,否则肾功能可能悄悄受损。
近期有研究显示,冬季血压波动幅度大,肾脏损伤风险比春夏高出20%左右,这让很多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用药习惯。
首先,注意用药时间和规律。很多人早上起床血压高,就习惯立刻吃药,但殊不知,早晨血压高峰和药物作用峰值如果不匹配,可能出现“药效不稳”问题。
数据显示,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如果早上一次性吃大剂量降压药,血压波动过大,肾小球滤过率可能短期下降5%-10%。这种情况下,肾脏长期受损,慢慢就会出现功能下降。
换句话说,降压药不能随意调时间或者剂量,要严格遵医嘱,根据血压曲线合理安排早晚用药。尤其是冬天血管收缩明显,如果一次性吃太多,肾脏承受的压力比平时更大。
其次,补水和电解质管理很关键。冬天很多人喝水少,出汗少,导致体内血容量不足,这时吃降压药容易让血压降得过低,肾脏灌注不足。
临床数据显示,冬季血压患者如果水分摄入不足,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比夏季高出约15%。此外,如果同时服用利尿类降压药,又没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能出现血钾下降或者血钠异常,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换句话说,冬天吃降压药不能忽略喝水和电解质平衡,否则容易让肾脏受累。
再者,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同样重要。很多人吃药后以为血压降下来就安全了,殊不知,血压降低只是控制心血管风险的一部分,而肾功能可能早已悄悄受损。
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如果不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50%以上的肾脏问题在早期难以发现。尤其是冬天,血压波动大,如果没有监测,一旦肾功能下降,等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是中度损伤。
因此,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冬季用药期间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不要盲目觉得血压稳定就万事大吉。
此外,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肾脏保护同样不可忽视。冬天很多人爱吃咸菜、腊肉、火锅等高盐食物,这会增加血压负担,也会让肾脏更辛苦。研究显示,血压控制不稳定且摄盐过多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比正常饮食者快约30%。
同时,冬天活动量减少,血液循环不畅,也会让肾脏代谢负担增加。换句话说,降压药虽然重要,但如果不注意饮食和运动,肾脏同样会慢慢受损。
另一方面,冬季用药还要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很多高血压患者不仅吃降压药,还有糖尿病药、降脂药或者止痛药。殊不知,某些非甾体类止痛药与降压药合用,会明显降低肾血流量。
临床数据显示,合并用药不当,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比单独用药高出25%-30%。因此,冬季尤其要注意不要随意叠加药物,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者药师,避免肾脏负担过重。
总的来说,冬天吃降压药要注意四点:第一,按医嘱规律用药,不随意调时间或剂量;第二,注意水分和电解质补充,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第三,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尤其是老年人;第四,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高盐、高脂和久坐。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却能显著降低肾脏损伤风险。数据显示,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冬季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可以下降约20%-25%。
在笔者看来,很多人之所以肾受损,是因为忽视了细节。很多老年人冬天血压升高,就盲目加药或者随便调剂量,却没注意水分、饮食和肾功能监测。
殊不知,肾脏是沉默的器官,受损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等出现明显腰痛、水肿或者尿量变化时,往往已经是中度或重度损伤。换句话说,冬季用药不能只看血压数字,还要兼顾肾脏安全。
与此同时,生活方式调整不可或缺。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烟酒、控制体重,这些都能降低肾脏负担。
尤其是老年人,冬天血压波动容易被寒冷刺激加大,如果不注意保暖、保持适量活动,肾脏和心血管都可能受累。
数据表明,冬季规律运动结合科学用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率比不运动者高出约15%,肾功能下降速度也明显减慢。
总而言之,冬季吃降压药不仅要管好剂量和时间,还要关注水分、电解质、肾功能和生活习惯。尤其是老年人,肾脏耐受能力下降,更要细心管理。
换句话说,合理用药、科学饮食、规律生活、定期监测,才是保护肾脏、降低风险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降压药发挥真正作用,同时避免肾脏悄悄受损。
在笔者看来,冬天用药安全是高血压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很多人只盯着血压值,却没关注肾脏负担。殊不知,肾脏受损会反过来影响血压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换句话说,保护肾脏,就是保护血压管理效果。总的来说,冬天吃降压药,科学、谨慎、综合管理,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唯一正确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吃降压药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王嘉译,李康.高血压十大常见误区[J].安全与健康,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