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优”:中国医保标准化体系的创新与前行
创始人
2025-10-22 16:17:12
0

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正以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系统性的框架构建、协同性的落地应用,为医保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国医保成功实现了从信息割裂到全国协同、从经验管理到数据驱动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以标准化赋能精准治理、智慧服务的新纪元。

“三统一”筑牢标准基石

医保标准化非一日之功,其核心在于以统一性破解历史顽疾。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信息化标准化置于核心,以“三统一”为轴,编织出医保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经纬。

统一数据编码:构建“医保普通话”

统一编码是消除歧义、实现对话的前提。国家医保局以破釜沉舟之势,系统构建覆盖医保全链条的23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其精髓在于“一项一码、一物一码、一人一码”:从药品(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医院制剂)、可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主剂、辅剂),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再到医保管理服务单位及人员(两定医药机构、医药护技、药师、护理服务人员),均被赋予唯一身份标识。这如同为纷繁复杂的医保元素建立了精准“身份证”系统,强调类间非重叠,确保数据在源头即具备唯一性与可比性,彻底终结了“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乱象,为全国数据通联打下最坚实基础。

统一数据标准:打造鲜活“数据画像”

编码的价值不止于符号本身,更在于其承载的丰富、动态和结构化的信息。 国家医保局搭建了统一的动态维护平台,统一了药耗注册、政策参数等68个关键数据集和医疗收费项目名称等991个数据元的采集规范。指标、术语、符号、图像、数字等在此汇聚,形成每个编码对象立体的“数据画像”。平台运行恪守“谁的数据谁负责”原则,由遍布全国的120余万活跃维护人员(数据所有者或其授权人)依据证照,进行“7×24”小时不间断的网上申报、反馈、公示与查询,年均维护量超亿次。不仅铸就了规模巨大的医保编码基础信息库,更确保了数据的鲜活性、准确性与权威性,为决策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这一与时代同步、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保基础数据标注载体,培育了良好的医保数据标注生态,在守护全体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时,也为助力医药产业的发展、构建现代化医疗保障治理体系提供持续的动力源泉。

统一应用标准:畅通数据流转“大动脉”

数据采集与应用路径的统一,则是实现高效协同的关键。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和编码体系,构建“书同文、车同轨”的数据生态。打造以大数据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引擎,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了数据共享授权机制,明确数据“谁产生、谁负责,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搭建数据桥梁实现精准供给,实现了“三医”数据的可比、可算、可用。为 开展精准参保扩面、健全药耗治理机制、电子处方流转办法、推进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异地就医结算、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实现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直接结算、同步结算”模式等,逐步实现医保领域所有业务数据化,所有数据业务化,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的应运而生,标志着医保标准化建设正式迈入体系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提档升级新阶段。工作组成立一年来,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在医保领域的基础资源作用与创新引擎作用,从顶层设计到场景应用,从技术突破到制度创新,各个环节都充分彰显了标准在推动数据要素深度融合,重塑医疗、医保、医药协同生态方面的核心效能。医保标准的制修订,契合了做强做优做大新时期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高远要求。目前,已梳理形成54项国标三年计划,出台《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1项国标,另将《医疗保障基础信息业务分类与编码第1部分:通用要求》《基本医疗保险登记服务规范》2项国标列入2025年制修订计划,并启动5项国标预研,为标准化航程注入强劲新动能。

“四兼顾”引领科学发展

统筹规划设计,引领数字医保建设高质量发展。面对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复杂多元的应用场景,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以《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为蓝图,规划了以基础、管理、公共服务、监管评价四大支柱为核心的医保标准体系,并制定了清晰的“立标、转标、升标”路线图。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兼顾”的科学方法论。

一是寻求最大共识,兼顾公允性与权威性。标准制定并非凭空再造,而是立足医保职能,积极采用或引用国际、国家、行业现有成熟标准及相关技术法规文献,确保其权威高度。同时,秉持务实理念,运用“最大公约数”思维和“最小改造法”原则,尤其在涉及跨部门协调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参与机制,凝聚多方共识,增强标准的公允性与普适性,使其能在全国范围内顺畅推行,降低制度转换成本。

二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兼顾科学性与适用性。标准制定既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和赋码体系,又要保证标准内部的统一(包括标准结构统一、文体统一、术语统一和形式统一)、系列标准与每类标准的基本要素一致,以确保标准的逻辑清晰,易于理解和应用。同时,标准必须“接地气”,紧密契合医保经办、结算、监管、服务等实际业务场景的迫切需求,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避免成为“空中楼阁”。

三是锚定核心基准,兼顾稳定性与唯一性。基础信息编码数据库是医保运行的“定盘星”。如编码标准构建是将稳定、共性的核心要素前置,通过科学编码结构予以锁定,确保其长期稳定可靠。严格执行“一业务一编码”原则,确保每个对象编码的码位组合具有严格唯一性,杜绝重码歧义。这种稳定性与唯一性的融合,是海量数据精准管理、历史信息有效追溯、业务流程顺畅运行的基石。

四是构建开放空间,兼顾先进性与前瞻性。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大时代,标准拥抱新技术,进行了洞察前瞻性的战略储备,做到可扩展、可维护。在制定价格项目规范上,提前预置了聚焦填补治疗空白、颠覆诊疗方式、代表发展前沿、解决医患痛点的科学技术,人工心脏、人工耳蜗、人工喉、质子放疗、脑机接口等领域新产品、新设备的新增价格项目达100余项。致力于实现医院收费的透明化、患者付费的清晰化以及医保支付的科学化。同时,确保标准体系能够灵活应对政策调整、技术迭代和资源配置的动态变化,实现自我更新与优化,从而持续保持其先进性和前瞻性,更好地适应新需求与新挑战并引领社会发展。

“多协同”打通标准化全链路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攻克贯标“硬骨头”,须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创新思维、技术赋能和系统集成,将“宣标、对标、达标、用标”串联成环,多元协同驱动标准应用全面提速提质。

“宣标+建库”同频:从知标到懂标

医保部门、医药机构、药械企业是标准的“主人翁”。宣贯必须聚焦聚力、精准滴灌。 一是对象化分众化。针对管理者、技术人员、一线窗口等不同群体,定制培训内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工作组成立首年即制作发布“一图读懂”长图、标准化专刊,有效提升全员认知。 二是案例化场景化。广泛收集并生动呈现贯标用标的真实案例,通过现场实操演示,直观解答“标准是什么、有何用、如何用、好不好用”的核心问题,消除应用畏难情绪。 三是动态库保活力。持续优化编码标准动态维护平台,最大化兼容各级医保部门、医疗机构、药店、企业需求。严格执行“统一授权、分类维护、专家论证、动态更新”流程,确保数据库信息常新、准确、有效,成为标准落地不竭的“源头活水”。 四是运用联邦学习技术,在确保数据不离开原始区域的前提下,实现多方联合建模。

“对标+达标”并举:从对齐到闭环

推动标准融入日常,需建立长效机制与刚性约束。 一是常态化对标,建立业务部门牵头、网信部门支撑、多方协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规范标准版本管理与数据结构下发,为用户顺畅更新奠定基础。例如,面对新启用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编码01版,严格执行“先立后破、无缝衔接”,保障群众就医、医院收费平稳过渡。 二是刚性化达标,将达标验收嵌入关键环节。完善考核指标与评估办法,建立激励约束与优化改进机制。关键一招是将贯标达标情况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和基金监管范畴,通过跟踪调查、检查评估等手段,形成硬约束,切实保障参保人权益,为合理诊疗、用药、收费筑牢数据根基。

“用标+质控”共治:从应用到精进

深化标准应用,释放数据价值,需标本兼治 。一是基石作用长效化。将标准应用深度融入医保全业务流程。实现“一网调用”“一码通办”“一单集成”。让标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在使用中迭代优化(常用常新)。 二是协同共享破壁垒。以标准为通用语言,强力推动医疗、医保、医药等领域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拆除部门藩篱,实现深度融合与互联互通,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三是数据赋能强监管。开发先进的数据分析模型与算法,提供医保“智显、智查、智析、智联、智享”等数据应用功能,驱动医保管理迈向精准化、精细化。为基金监管安装智能“监控器”与“防盗门”,支撑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赋能服务提质增效。 四是安全底线不可破。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保障医保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医保标准化建设,是一条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统一、从基础支撑到价值创造的跃升之路。随着“三统一”的根基日益稳固,“四统一”的路径愈发明晰,“宣标、对标、达标、用标”的闭环日益畅通,一套科学、统一、先进、适用的医疗保障标准体系正加速从蓝图变为现实。

原标题:标准领航 数治赋能 中国医保标准化体系的创新与前行

作者 | 严娟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刘莹 陈嘉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川造”通用型肿瘤治疗性疫苗... 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获悉,由该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组成的交叉研究团队,研...
高血脂病人一滴酒都不能喝?医生... 大多数人一听“高血脂不能喝酒”,都先皱一下眉头,再来一句:“不就是一点小酒嘛,至于吗?”还真至于。临...
世界公认的一级致癌物,都列出来... 夜幕降临,老街尽头的小吃摊上热气腾腾,几位阿姨围坐着,嘴里嚼着刚出炉的烤串,时不时用纸巾擦擦嘴边的油...
羟氯喹新用途:降低干燥综合症患...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会想到甜食或肥胖,但如果你是原发性干燥综合症患者,糖尿病可能和治疗药物的选择息息相...
武汉今日话题!现在种一颗牙的价... 武汉今日话题!现在种一颗牙的价格贵吗,如今,种植牙成为了许多缺牙人士的理想修复方式,其费用受多种因素...
冷!未来几天重庆气温还会下降 ... 在冷空气影响下,18日早晨,我国重庆、呼和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银川、天津、北京、石家庄、济南、...
新生儿血液中阿尔茨海默标志物竟... 当提到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会想到记忆力的衰退和老年人的认知障碍。但你能想象,这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竟然...
高血脂要戒酒吗?医生苦劝:查出... 近年来,高血脂已成为影响许多人健康的隐形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植物成分新突破:科技助力心理健... 你是否曾感到压力重重,脑袋里满是待办事项,却无从下手?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
原创 对... 一说到心脑血管,大家脑子里总会蹦出“中风”“脑梗”“猝死”这些吓人的词。这类病来得快、走得狠,毫无预...
伴侣感染 HPV 治愈后,我还... 很多人在伴侣 HPV 治愈后,都会担心 “自己会不会被再次传染”,这个问题需要结合 “HPV 治愈的...
窦永充教授提醒:肺癌患者并非不... 很多肺癌患者在确诊或治疗后,常常担心运动会“消耗体力”或“加重病情”,因此长期卧床或完全不活动。深圳...
调查发现:冬天经常吃地瓜的人,... 严冬时节,北风呼啸,城市的街角总是飘着新鲜烤地瓜的甜香。老李头裹着棉衣,在路边小摊前排队,一边搓着冻...
甘草片泡水喝养生?服用不当或伤...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纪娜 秋风起,秋雨落,降温没几天,不少人被咽痛、咳嗽缠上了,早起...
再这样吃降压药,肾就废了,医生... 很多人以为降压药只要按时吃就行,殊不知,尤其是天冷的时候,如果吃药方式不对,肾脏可能会出大问题。 总...
暴瘦15斤、唯有肚子不变,真相...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全身都瘦下来了,却只有肚子一点不变,原因究竟为何?48岁的赵阿...
原创 年... 年纪一大把了,什么都得多留点心。饭不能随便吃,觉不能熬太晚,连喝茶这点事儿,有时候也得讲究点。有人说...
注意!毒株与去年不同,流感季或...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我国的流感流行季可能提前到...
痛别!杨振宁先生逝世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
胃不好的人,不要空腹吃这5种食... 饥肠辘辘时,很多人会饥不择食。但空腹状态下吃到不恰当的食物,反而会让肠胃“闹脾气”。 为什么空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