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视频 | 章乐
编辑 | 袁月
导语:死亡,从不是冰冷的句号,而是关乎生命最后阶段如何守住尊严与体面的重要命题。为了让更多人读懂“生命终章的温柔”,#科普专家说慢病#栏目特邀请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疗护负责人、疼痛科主任医师路桂军教授,带大家理解死亡,读懂安宁疗护的真正意义。
本期话题:藏在外卖单里的爱!哀伤需要被看见而非忘记
路桂军教授:现在我们面对死亡话题,不再像以往那样问患者“是否准备好”“是否接受”,而是问“是否可以共同面对”。因为在所有至亲中,没有人能真正接受亲人离世,也没有人愿意为这种离别做准备,大家能做的,只是共同、理性地面对,陪伴患者走过人生中最至暗的哀伤时期。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早期引导家属进行哀伤抚慰,是为了给哀伤一个去处、一个依托。曾经有一位50多岁的女士,她 80 多岁的父亲在生命末期住进了我们的安宁疗护病房。有一天,父亲提出要点外卖,女儿劝道:“爸爸,你已经10天没吃东西了,医生也不建议你吃,吃了可能会更痛苦,要么吐出来,要么腹痛。” 但父亲坚持要点,女儿只好把医生叫来,医生从医疗角度告知父亲确实不适合吃东西,可父亲依旧坚持。我们秉持“生命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我所愿”的理念,决定成全他。
父亲点的外卖送到后,女儿打开一看,瞬间泪流满面。因为父亲点的全是她自己爱吃的食物。那一刻她才明白,父亲是在用最后的力气再宠她一次。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我们,我说:“这是你父亲给你开出的‘人生爱的处方’,这张外卖单一定要保留。将来爸爸离开后,想他的时候就点一次,以后想了还能再点,可以永远点下去。”
在这位父亲离世后3个月,我们做末期患者死亡质量评估时,他的女儿再次来到我们病房。她说:“特别感谢你们,这3个月里我已经点了好几次外卖了,每当想爸爸的时候就点,这给了我一个抓手,而不是有人机械地让我‘放下吧’‘忘记吧’‘走出来吧’。”
哀伤是回避不了的。想忘记重要的人,本身就是徒劳的,重要的人会让人一生都无法忘记,而不重要的人从未走进过内心,根本谈不上忘记与否。所以说,哀伤是一种私密的情感,它需要被尊重、被看见、被抚慰,唯独不需要被忘记。
其实,我们要做的,是给哀伤的人一个更好的宣泄渠道,让他们有一个“抓手”,给哀伤一个真正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