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骨质疏松:骨骼的“无声窃贼”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直到发生跌倒后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椎体和手腕),或因椎体压缩骨折出现身高变矮、驼背时,才被确诊,需要重视预防,饮食管理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科学合理饮食,为骨骼健康提供充足营养支持。
2 食疗是构筑骨骼的“原材料”
饮食管理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核心在于补充钙、维生素D、蛋白质及矿物质,同时减少加速骨质流失的因素。
3 饮食推荐:精准补充,事半功倍
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应遵循“高钙、适量蛋白、富含维生素D、低盐”的原则。
1. 钙是骨骼的“基石”
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是骨矿物的主要成分,推荐食物: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卤水豆腐、石膏豆腐、黑豆、黄豆,注意内酯豆腐含钙量较低;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芥蓝、菠菜、油菜(菠菜含草酸,可通过焯水去掉80%);坚果和种子,如核桃、杏仁、南瓜子等,坚果建议选原味无盐的,每日适量;连骨吃的小鱼小虾:虾皮、小鱼干。需注意如果饮食无法满足需求,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2. 维生素D是钙的“搬运工”
促进肠道钙吸收,是钙能顺利进入骨骼的关键。推荐食物:鱼类(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鲭鱼)、动物肝脏、蛋黄。部分品牌的牛奶、酸奶会额外添加维生素D。最主要来源是晒太阳:每天在上午9-10点,不涂防晒霜,暴露面部和四肢晒太阳15分钟。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户外活动不足者,指南强烈建议常规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补充。
3. 蛋白质是骨骼的“钢筋框架”
胶原蛋白是骨骼的基质,如同钢筋框架,让钙质等矿物质能够附着。推荐食物:优质动物蛋白,如瘦肉、禽肉、鱼肉、鸡蛋、奶制品。优质植物蛋白,如大豆及其制品。需注意蛋白质不足会削弱骨骼韧性,但过量(尤其高动物蛋白)可能增加尿钙排泄,应遵循“适量”原则,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控蛋白摄入量。
4. 其他关键营养素
镁、钾、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参与骨代谢,应保证适量的摄入。
5. 避免“偷钙”行为:高盐饮食
钠摄入过多会促进尿钙排出,加速骨量流失。每日食盐摄入应低于5克。含盐的调味品、卤肉酱菜等都是盐的聚集地。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尽量选低盐或无盐款。此外,还需控制碳酸饮料、高糖食物、过量咖啡、浓茶和酒精的摄入,吸烟者需戒烟。
4 饮食误区澄清
关于“骨头汤补钙”的真相:骨头汤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嘌呤和少量氨基酸,钙含量极低,且不易被人体吸收。对于高脂血症患者,会加重血脂异常,应避免。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骨头汤是“嘌呤大户”,会显著升高血尿酸,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应严格禁忌。
5 结 语
防治骨质疏松,是一场需要坚持的“持久战”。合理的饮食是这场战役中最基础、最关键的防线之一。请关注您餐桌上的每一份食物,为您的骨骼“储蓄”足够的营养,配合适量的负重运动、晒太阳和遵医嘱药物治疗,定能有效强健筋骨,远离骨折风险,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