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证之一,主要表现为腰脊或脊旁区域的疼痛不适。该病症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外伤挫闪等因素导致腰部气血运行阻滞,经脉不畅,或者由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原因使腰部失于濡养而引起。从发病特点来看,腰痛既可表现为急性发作,也可呈慢性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一、腰痛的病症鉴别
1. 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的鉴别
腰痛特指腰背部及其两侧区域的疼痛不适,其疼痛范围主要集中在第12肋以下至臀裂以上部位。背痛则是指背膂以上、颈项以下区域的疼痛,疼痛位置相对较高。尻痛专指骶尾骨区域的疼痛不适,而胯痛则是指臀部以下及两侧胯关节部位的疼痛。这四种疼痛虽然都发生在躯干部位,但由于具体解剖位置不同,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亦有差异,临床需仔细辨别。
2. 腰痛与肾痹的鉴别
腰痛主要表现为腰部局部的疼痛症状,可伴有活动受限,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而肾痹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病证,除腰部疼痛外,还表现为腰背部强直僵硬、弯曲变形,严重影响屈伸活动,甚至导致行动困难。肾痹多由骨痹日久不愈,病邪深入发展而来,病情更为复杂难治。
二、腰痛的具体症状表现及病因
1、外伤性腰痛
包括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脱位等多种情况。这类腰痛往往有明显的外伤史,如搬运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摔伤等。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治疗不当,极易转为慢性顽固性腰痛。
2、风湿性腰痛
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均可引起腰痛症状,其特点是疼痛程度与天气变化、季节更替密切相关,常表现为阴雨天加重,且多伴有其他关节的游走性疼痛。通过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异常指标。
3、结核性腰痛
腰椎结核或骶髂关节结核引发的腰痛,患者通常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除腰痛外,还可能出现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通过详细体格检查和X线拍片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4、姿势不良性腰痛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工作,如持续弯腰劳作、久坐不动等,会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疲劳、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形成腰肌劳损而引发慢性腰痛。
5、先天性腰椎变异
包括隐性脊柱裂、移行椎、脊椎滑脱症等先天发育异常。这类患者可能在年轻时症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腰痛症状,需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
6、退行性病变
常见于老年人,主要包括腰椎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症。这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或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从而引发腰痛。
7、代谢性疾病
如骨质软化症等,主要由于钙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骨骼脱钙、软化。这类疾病在围产期妇女和多产妇女中较为常见,除腰痛外还可伴有全身骨痛。
8、肿瘤性腰痛
包括脊椎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这类腰痛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夜间痛甚,且伴有明显的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需要通过全面的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