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气温骤降、空气干燥、雾霾频发,加之呼吸道疾病高发,对肺癌患者来说是一道“健康关卡”。肺癌患者因肿瘤侵袭和治疗影响,肺功能本就受损,免疫力相对低下,更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诱发感染、加重症状。今天,我们从环境防护、饮食调理、运动康复、病情监测四个关键方面,为肺癌患者送上秋冬季预防保健全攻略。
一、避开伤肺“隐形杀手”
秋冬季的空气污染物和温差变化是肺癌患者的主要“敌人”,做好环境防护是护肺第一步。
警惕雾霾与粉尘侵害。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关注空气质量指数(AQI),当AQI≥150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务必佩戴N95或医用防护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粉尘多的场所。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洁滤网,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
做好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秋冬季气温波动大,冷空气会刺激支气管收缩,诱发咳嗽、气喘。患者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注意颈部、背部和胸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每天定时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避开冷风直吹。此外,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接种灭活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需要与自己的主管医生沟通是否进行),降低感染风险。
二、吃出“肺动力”
秋冬季养生讲究“滋阴润肺”,肺癌患者的饮食更需兼顾营养均衡与护肺功效,同时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为身体修复和免疫力提升提供基础,例如清蒸鱼、鸡蛋羹等易消化的做法更适合患者。新鲜蔬菜和水果也不可或缺,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和β-胡萝卜素(如胡萝卜、南瓜)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口服某些ALK抑制剂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西柚或西柚汁。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饮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咳痰症状。此外,吸烟患者必须严格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油烟、煤烟等刺激性气体,减少肺部进一步损伤。
三、激活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秋冬季适当运动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强免疫力,但肺癌患者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时间建议选择在晴朗、温暖的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避开雾霾天和早晚低温时段。运动方式以低强度、有氧为主,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缓慢爬楼梯等,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刚开始运动时,每次10-15分钟,每周3-4次,逐渐增加至每次20-30分钟,以运动后不出现胸闷、气喘、乏力为度。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如活动关节、慢走5分钟;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燥衣物,避免受凉。对于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若出现乏力、骨髓抑制等情况,应减少运动强度或暂停运动,待身体恢复后再逐步恢复,必要时咨询主治医生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四、警惕“危险信号”
秋冬季是肺癌患者病情波动的高发期,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干预是避免病情加重的关键。
患者和家属应重点关注以下症状:咳嗽、咳痰加重,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气喘症状加剧,活动后更明显;发热(体温≥37.3℃),尤其是持续低热或反复发热;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快速减轻、乏力加重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切勿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通过胸部CT、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原因,避免延误治疗。
此外,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可因秋冬季天气寒冷就拖延复查。复查时主动向医生说明秋冬季身体变化,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保健建议。同时,家中可备置血氧仪、体温计等设备,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和体温,了解肺部供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