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中国镇痛周”,说到身上哪里痛,很多人都觉得是小事,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疼痛其实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一味忍耐,不仅会“小痛拖成大痛”,更可能错过重大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近日,浙大二院疼痛科接诊了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他的背部反复疼痛,白天不太明显,一到晚上就疼得受不了,在当地医院做了一个多月的推拿理疗不见好,到浙大二院检查后,不幸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医生表示,类似的情况,门诊中并不少见,如果能早点重视疼痛信号,或许能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
浙大二院疼痛科主任、教授严敏介绍:“上次有个小伙子,其实是肺癌转移了,他不知道。他就是表现为固定位置的背痛,可能认为是自己的生活、工作习惯导致的。如果持续疼痛一个月以上,那肯定要来就诊。痛往往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让你知道这里不舒服。”
医生透露,门诊中,常常有病人拿着大堆的病历资料,有的疼痛病程甚至长达十几年。这是因为疼痛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躯体损伤、神经病变、心理因素等,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找到“病根”。对于缓解疼痛,目前有多种微创技术,包括神经阻滞、射频消融、臭氧治疗等,每种技术都有严格的适应症和操作规范。
(记者:徐凤、史荣峰)
来源:浙江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