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只需改变下早餐,不仅胆固醇下降了,各个指标都稳定了
创始人
2025-10-19 10:15:32
0

早饭这件事,说起来谁不会吃, 可真要吃得对、吃得巧、吃得健康,还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很多人身体里的毛病,像是血脂高、血糖不稳、代谢紊乱这些, 其实和每天早上那一顿饭有不小关系。

不是说早餐吃与不吃的问题,而是吃什么、怎么吃,才是真正关键。很多人嘴上说想改善身体指标,但一到早上, 随手来个油条豆浆、火腿面包、甚至是空腹喝咖啡,这些习惯其实都在悄悄给身体添乱。

其实真的不需要太复杂,有个挺实用的方法,叫“一换一增两减少”。看起来像个口诀,但内容其实很接地气。所谓“一换”, 指的是把原本升糖快、饱腹差的精制主食换成粗粮或者高纤主食。

比如白面包换成全麦面包,白粥换成燕麦粥,油饼换成玉米饼,这些都属于“换”。为什么要换?很简单,因为精制主食的升糖指数太高,吃了之后血糖一下子冲上去,然后又迅速掉下来。

不仅让人容易饿,还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反过来,粗粮含有更多膳食纤维, 能延缓糖的吸收,血糖曲线更平稳,饱腹感也更持久。

然后说说那个“一增”。这里的“增”指的是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很多人早餐要么只有碳水,要么就是喝点牛奶就了事了,其实都远远不够。

人体经过一夜睡眠处于能量和营养相对缺乏的状态,这时候补充蛋白质非常关键。 优质蛋白的来源像是水煮蛋、低脂牛奶、无糖酸奶、豆腐、豆浆等等。

如果早上能吃到足够的蛋白质,不但有利于控制饥饿感,对血糖控制也很重要。研究表明,每顿餐中摄入20-30克蛋白质,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对调节血脂也有积极作用。

特别是中老年人, 更需要注意每天蛋白质的稳定摄入,来防止肌肉流失和基础代谢下降。

说完增加的,再说说要减少的两样。 第一个减少的就是“高糖”。很多人早餐喜欢来点甜食,比如加糖豆浆、甜面包、甜味麦片,甚至是果酱吐司,看起来挺可口,但实际上给血糖制造了极大的压力。

过量的糖不仅升高血糖水平,还会转化为甘油三酯,间接提高胆固醇,这些长期积累下去,血脂、血糖都会出现问题。 第二个减少的是“高脂”,尤其是那些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

比如培根、油炸食品、人造奶油制品等,虽然味道香,但都是心血管的大敌。有研究指出,早餐摄入高脂肪食物,会显著升高餐后血脂, 并且可能持续影响一整天的脂质代谢。

这种一换一增两减少的早餐方式,其实在不少营养门诊都在推广。而从数据上来看,也确实有实际效果。

根据2022年国内一项涉及3000人的健康饮食干预研究,参与者坚持按照这个早餐原则进食3个月后,平均总胆固醇下降了12.6%, 低密度脂蛋白下降了9.8%,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也明显减小。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参与者反映,精神状态更好了,上午工作效率提升,胃肠也更舒服了。这说明,这样的早餐结构不仅改善了生化指标, 对日常生活状态也起到了积极影响。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那到底一个理想的早餐该怎么搭?其实也不难,给个比较实用的组合参考, 适合大多数人,又好操作。

比如一杯无糖豆浆+一个水煮蛋+一小碗燕麦粥+一小份水果,比如香蕉或者蓝莓,再来几颗坚果。这样的组合, 主食有了、蛋白质也有了、纤维和维生素也不缺,整体升糖速度慢,饱腹感强。

而且不会造成胆固醇飙升。这种搭配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十几分钟就能搞定,关键是看能不能坚持。

不过也不能一刀切,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人肠胃比较弱,那粗粮就别一上来吃太多,可以先从小米粥、红薯开始慢慢增加。有的人对乳糖不耐,那牛奶就用豆浆代替。

有的年轻人早上时间紧, 那也可以备一些全麦面包和水煮蛋,带去公司再吃,只要结构对了,时间方式都可以灵活调整。

很多时候不是没条件吃得好,而是太随便,不重视。殊不知,日复一日的早餐积累,才是慢性病的起点,也是改善健康的起点。

身体的很多问题看起来复杂,其实有时候只要从一个点入手,就能带动整体的改善。早餐就是这样一个点。长期吃对了, 不仅胆固醇会稳下来,血糖、体重、血压这些指标也会慢慢跟着好转。

反之,早上乱吃,哪怕其他两餐吃得再好,身体状态还是容易出问题。早餐其实是全天最值得“投资”的一顿饭,既然每天都得吃,与其草草应付,不如认真对待。改变从早上第一口开始,真的没那么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胆固醇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史熊杰,宋保亮.饮食与胆固醇代谢[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0月23霜降,这肉要常吃,个... 23号就是霜降节气了,这个时候天气转凉,除了换上长袖以外,人体也需要进行滋补了,这个补跟以往大补不一...
江苏代表队在全国消毒技能竞赛中... 2025年10月15-16日,全国消毒技能竞赛在南京举办。本次竞赛由国家疾控局主办,中国疾控中心承办...
能长高、瘦脸?这项传统中医技能... 近几年,正骨操作频频出现在综艺节目上。有男歌手尝试正骨后号称“长高”3厘米,还有女艺人因正骨瘦脸视频...
原创 膀...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密运作的工厂,而膀胱,就像一个安静而尽责的仓库管理员。它负责临时储存肾脏...
霜降时节,这季节菜再贵也要买,... 马上就是霜降这个节气了,这个时间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在南方也该穿上长袖了。空气也干燥,人体容易感觉不适...
河北阳光医院恪守收费标准 在医疗保健领域,患者对于诊疗费用的关切,与对医疗效果的期待同样重要。天津河北区阳光男科医院在长期的实...
在州际公路上空进行实弹射击?万...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建东】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18日视察加州彭德尔顿营地时,拟在5号州际公...
调查表明:男性若长期不喝酒,用... 在我国,饮酒几乎成了一种社交文化。聚餐要喝、谈事要喝、节日更要喝。我国男性饮酒率高达66%以上,其中...
每天一碗汤 不用医生帮,60道... 终于送走了高温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们的胃口也变得好了起来,得赶紧给家人补补身体,好迎接秋冬的挑战。 ...
16个月幼儿因肺炎住院查出艾滋... 一名16个月大的幼儿因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却在常规检查中被发现HIV阳性,随后其父母也被确诊感染。令...
不论你信不信,男性过64岁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在64岁之后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变化有些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甚至...
男性如果过了76岁,还能完成这...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会逐渐出现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年纪越大,身体素质就必然下降。实际...
《糖尿病饮食指南》权威推荐:秋... 嗨,各位糖友们,早上好!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糖友来说,“一日之糖在于晨”可真不是一句空话!...
陈皮+1物:7个“祛湿黄金搭”... 说起祛湿,大家常想到煮红豆薏米水、喝茯苓茶,却容易忽略“陈皮”这个“百搭祛湿帮手”。单泡陈皮祛湿效果...
原创 为... 在医院肾内科坐诊十年的医生曾感叹过:“这些年看肾病的病人,不光多,而且越来越年轻。”这话听起来让人心...
研究发现:只需改变下早餐,不仅... 早饭这件事,说起来谁不会吃, 可真要吃得对、吃得巧、吃得健康,还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尤其是近...
秋吃板栗有门道,炖着吃超滋补,... 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 当街边开始飘起糖炒栗子的香气,当早晚的风裹着明显的凉意掠过肩头,我...
多名学生呕吐腹泻!一地通报:已... 10月17日,话题“多名学生呕吐腹泻诺如病毒阳性”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据品质滨州客户端消息,山东...
中医食疗:一个神秘的小偏方,彻... 壹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