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的滥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类药物虽然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因成瘾风险高而备受争议。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作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中的特殊人群,其对阿片类药物的敏感性更高,用药风险更大。正因如此,美国在过去几年中对青少年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是什么:美国青少年阿片类药物处方减少35.5%
一项覆盖2018年至2022年的研究发现,美国19岁及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阿片类药物处方量大幅下降,年分发率从每千名青少年的46.9份降至30.2份,降幅达35.5%。其中,短效阿片类药物占据了绝大多数,约为99.4%。
研究还显示,超过88%的处方开给了10-19岁的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用药比例是3-9岁儿童的5.4倍。与此同时,男性和女性的用药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每千人34.6和37.0。
从开处方的医生类型来看,牙医和外科专科医生仍是主要开处方者,分别占34.8%和23.7%。但值得注意的是,儿科医生的处方量仅占1.9%,且在研究期间减少了56.4%。此外,像可待因和曲马多这类药物的分发比例降幅最大。
为什么:处方减少背后的原因
那么,这一变化背后有哪些驱动因素呢?首先,美国近年来加强了阿片类药物的监管政策。例如,针对高风险人群的用药评估工具被广泛推广,同时医护人员也接受了更多关于安全用药的培训。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不必要的阿片类药物使用。
其次,医疗实践的变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阿片类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这种开处方习惯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处方数量的减少。
此外,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也不容忽视。随着关于阿片类药物成瘾和过量风险的宣传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主动询问药物的替代方案,减少了青少年接触阿片类药物的机会。
怎么办:中国家庭的应对之道
美国的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首先,教育是防范药物滥用的第一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了解药物的作用和风险,避免因盲目用药而引发健康问题。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加强青少年对药物成瘾的认知。
其次,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更加审慎。在我国,家长带孩子就医时,可以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是否有非阿片类药物的替代方案。对于必须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情况,也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超剂量或过长时间服用。
最后,社会层面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药物监管体系。例如,对药物销售环节加强监控,防止处方药流入非正规渠道。同时,推广心理健康服务,帮助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及时获得支持,从根源上减少药物滥用的风险。
结论: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
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青少年阿片类药物处方量的减少,显示了政策、医疗和公众教育相结合的成效。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家长、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