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爱沙尼亚的新研究揭示,数千万美国人常用的药物,可能在停药多年后依然对身体留下隐患,增加癌症风险。
研究团队分析了 2,509 名成年人的粪便样本,并在 4 年后对其中部分人再次采样。结果显示,包括 抗生素、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如 Xanax、Valium)、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高血压和心脏病)、以及治疗胃酸反流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在内的药物,都显著改变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而且这种影响在停药多年后仍然存在。
具体发现包括:
抗生素:破坏最严重,菌群多样性下降长期无法恢复。
苯二氮卓类药物(抗焦虑药):菌群种类减少,影响可持续三年以上。
β受体阻滞剂:是除抗生素外对菌群影响最大的常见药物。
PPI(胃药):降低菌群多样性,制造慢性炎症环境,可能促进癌变。
肠道微生态失衡(dysbiosis)会削弱肠道屏障,使有害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引发全身低度慢性炎症。这种状态与 结直肠癌的发生高度相关。研究估计,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与 23% 至 40% 的结直肠癌病例有关。
专家提醒,药物对肠道菌群的改变不仅限于服药期间,过去的用药史同样关键。在美国,每年开出约 2.7 亿张抗生素处方,另有超过 9,000 万人长期服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或胃药,这意味着潜在风险人群极为庞大。
研究者呼吁,医生和患者在长期用药时,应同时考虑其对肠道菌群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