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江西东固。这里是如今吉安市的青原区,素有“人杰地灵”之称。历史上,文天祥曾在此大破元军,而到了近代,东固更是赣西南苏区的中心,曾被陈毅元帅誉为“东井冈”。
这时,红三军刚刚结束第三次反围剿,奉命向东固六渡坳一带转移。谁料,在行军途中,红三军突遭国民党飞机空袭。军长黄公略毫不畏惧,指挥部队进行防空,结果胸口被敌人击中三弹,因伤势过重,当晚英勇牺牲,年仅33岁。
黄公略的牺牲让毛主席悲痛万分,他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会,并写下挽联,其中有一句深情的话:“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然而,毛主席给予黄公略如此高的评价,谁能想到他与彭德怀之间竟有过一段险些致命的误会?
黄公略,这位传奇将领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他与彭德怀的关系更是复杂而深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故事。
黄公略,字汉魂,生于1898年1月24日,湖南湘乡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性格刚烈,喜读兵书,13、14岁时曾因目睹税警欺压百姓,愤而将税警推入河中。1922年秋,他与彭德怀、李灿等人一起考入了湖南陆军讲武堂。那时,讲武堂名声赫赫,培养了大量湘军的中高层军官,连刘少奇也曾报名并被录取。
在讲武堂,彭德怀因曾杀人被通缉,黄公略帮他办理了入学手续。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尽管被分到不同班级,他们都非常努力,成绩优异。1923年8月,黄公略从讲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湘军第2师担任连长,彭德怀则成为营长。两人一同参加了北伐,黄公略在攻占武昌的战斗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因战功卓著,黄公略被推荐去黄埔军校深造。1927年1月,他进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在他离开部队前,彭德怀亲自来为他送行,黄公略还将自己心爱的驳壳枪赠送给彭德怀。然而,黄埔军校刚刚恢复不久,革命形势的急剧变化令黄公略深感不安。蒋介石的叛变让他对国民党的信任彻底崩塌。1927年12月,黄公略参与了广州起义,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公略加入共产党后,彭德怀也逐渐向革命方向靠拢。1928年初,彭德怀提出创办随营学校,以培养革命军官,周磐同意让黄公略担任副校长。此时,黄公略已经接到了中共广东省委的秘密任务:策动彭德怀起义。
两位老战友久别重逢,黄公略带着任务前来,心中暗藏玄机。在一次接风宴上,彭德怀兴奋地谈论学校的前景,提出要“打倒新军阀”。黄公略故意试探问道,所谓“新军阀”指的是谁?彭德怀毫不犹豫地回答:“蒋介石!”黄公略虽心中有数,却始终未表态。
夜晚,彭德怀决定进一步试探黄公略。他直言:“我们共产党人不怕暴露,打倒蒋介石是我们的目标!”黄公略冷静回应,提出蒋介石北伐消灭军阀是有功的,质疑彭德怀等人反对蒋介石的立场。彭德怀暴怒,直接下令要将黄公略勒死。危急时刻,黄公略做出反应,指着自己的鞋底,暗示鞋里有秘密。经过检查,黄公略的鞋底藏着一封中共广东省委为他开的党员介绍信。大家这才恍然大悟,黄公略原来一直是党的内线。
从此,黄公略加入了彭德怀的起义队伍,并与他共同策划了多次军事行动。可惜,在1928年7月,叛徒出卖了黄公略,导致他们不得不提前发动起义,爆发了平江起义。黄公略很快成了湘鄂赣根据地的领导人,凭借着独特的游击战术,使得部队从仅200余人发展到2000多人的规模,并成功写出了《游击战术》一书,成为我军早期游击战理论的重要贡献。
1930年,黄公略被任命为红三军军长,与林彪、伍中豪并肩作战,屡次获得胜利。在三次反围剿的战斗中,黄公略表现突出,屡次歼灭国民党军队,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然而,1931年9月,黄公略在一次空袭中英勇牺牲,毛泽东和彭德怀为此深感痛惜。毛泽东不仅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会,还关心他的家人,委托他人帮助寻找黄公略的妻子和孩子,直到1949年才将他们安置。
黄公略的英勇与忠诚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他的事迹成为了无数后来者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