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个西红柿,帮助预防多种癌!但这两种别吃!
创始人
2025-10-15 09:44:44
0

一个成熟的西红柿,不仅能补充营养,还可能在预防一些重大疾病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在抗癌这一块,有些研究数据是真让人惊了一下。

当然,这也不是说吃它就万病不侵了,但在饮食健康方面,西红柿确实是个值得重视的好东西。不过要注意,有两种西红柿可别碰,吃了反而可能惹麻烦。

说到西红柿防癌,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夸张。一个普普通通的蔬果,能有那么大本事?其实还真不是胡说八道。西红柿中最有名的一种营养成分叫番茄红素。这东西早就被营养学界研究得很透了,特别是在慢性病和癌症的预防方面,它的作用已经有不少证据支撑。

番茄红素是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颜色红红的,正是它让西红柿有了那种诱人的颜色。这种成分有个特点,就是抗氧化能力很强。简单说,就是能清除身体里的自由基。而自由基这玩意,和很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的发展都脱不了关系。身体长时间有大量自由基,就容易导致细胞损伤,慢慢地,变异、癌变的风险也就高了。

根据《营养与癌症》期刊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每天摄入较高水平的番茄红素,与前列腺癌风险的降低有直接关系。研究对象涉及超过四万人,结果显示,每天摄入番茄红素超过6.5毫克的人,患前列腺癌的几率降低了20%左右。

而这个6.5毫克的量,大约就是吃一个中等大小的红熟西红柿就能达到的量。这还只是前列腺癌,像乳腺癌、肺癌、胃癌方面的研究,也陆续有类似结论。

当然,防癌从来不是靠单一的食物,但像西红柿这种食材,既便宜又常见,还能从中得到潜在的健康好处,何乐而不为呢?特别是在平时油腻食物吃得多、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的当下,通过饮食做些调节,确实有必要。

除了番茄红素,西红柿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A、钾元素、膳食纤维等成分。维生素C不用多说,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都离不开它。钾则对控制血压很有帮助,尤其是对高血压人群来说,是个天然的调味剂。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累积,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结肠癌的风险。

但吃西红柿也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有两种西红柿,说实话,最好别碰。一种是长了黑斑的西红柿,另一种是没熟透的青西红柿。这两种虽然外表看着没那么吓人,但吃进肚子里,后果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

1.长黑斑的西红柿不能吃

有些人不在意,觉得只是表皮问题,削掉那块就行了。但其实,黑斑很可能是霉菌感染的迹象,尤其是像黄曲霉这种有毒霉菌,如果不小心吃了,会导致肝脏损伤

黄曲霉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天然致癌物之一,一旦摄入,代谢产物会对肝细胞造成严重破坏,长期下来,可能增加肝癌的风险。即使切掉有问题的部分,霉菌毒素也可能已经扩散到看不见的地方,光靠肉眼判断是不靠谱的。

2.未成熟的西红柿不能吃

也就是那种还是绿色、发硬的。它含有一种叫做番茄碱的物质。这东西对人体来说是有毒性的,摄入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神经系统。

虽然正常人不太可能一下子吃很多,但有些人做青番茄炒蛋或者腌制青西红柿,很容易摄入不少,风险就上来了。特别是家里有小孩或老人,肠胃比较弱,更容易中招。

有人可能会说,那青西红柿炒菜不是很多人都吃过,也没见出事啊。这种想法就像买彩票,确实不少人侥幸没事,但万一那一次碰上高浓度的番茄碱,就不是说笑的了。而且就算没到中毒的程度,也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吃完后腹胀不适的情况也不少见。所以这种风险,完全没必要冒。

而在处理西红柿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些细节可以注意,能更好地保存它的营养价值。比如不要长时间冷藏,尤其是生的西红柿,不耐低温,容易口感变差。还有很多人喜欢凉拌生吃,其实煮熟后番茄红素的吸收率会更高。

特别是加点油一起炒,会让这种脂溶性的成分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也是为什么西红柿炒蛋一直被认为是既营养又经典的原因之一。

虽然营养丰富,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一次吃太多西红柿,有些人会觉得胃酸多了、烧心不舒服。这是因为西红柿含有有机酸,空腹时吃可能对胃黏膜有刺激。尤其是那些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食管反流的人,吃的时候得控制一下量,最好是配饭吃,而不是当水果那样直接吃一堆。

当然,有人会关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西红柿虽然皮比较薄,但还是建议用清水多冲几遍,最好是用流动水洗。也可以先用淡盐水浸泡五分钟左右,再冲洗一遍。这样能去除一部分表面农残,吃着也更放心。

在超市选购时,可以挑那些颜色均匀、手感稍微软一点的,说明成熟度比较好。不要贪图个头大,因为有时候太大反而是催熟的。而那种又硬又青的,多半没熟透,不建议买回来生吃。放在室温下几天,等变红了再吃会更安全。

番茄红素除了存在于西红柿中,西瓜、粉红葡萄柚里也有但含量最高的还是红熟的西红柿。而且越红的番茄,番茄红素含量也越高。

西红柿是个好东西,在日常饮食中,不妨多安排点,但吃的时候也得讲究点方法。尤其是那两种西红柿,长黑斑的和未熟的,真心不建议碰,宁可扔掉也别心疼。身体可不是实验田,别因为一时嘴馋给自己找麻烦。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番茄红素的抗氧化功能及其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番茄红素与前列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中华男科学杂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体检查出乳腺结节先别慌,这几种... 在现代女性的体检报告中,乳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很多女性看到 “乳腺结节” 这几个字时,往往会心生...
甲胎蛋白悄悄升高没症状就没事?...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不少人在体检中发现甲胎蛋白(AFP)悄悄升高,却因为没出现乏力、腹痛、黄疸等不...
医生发现:男性若长期不喝酒,用... 近期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男性开始意识到饮酒对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选择长期戒酒。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意...
衡医健康:食物不耐受检测需要空... 生活中,不少人会遇到吃了某些食物后腹胀、腹泻、皮肤瘙痒等不适,却查不出明确过敏问题,这很可能是食物不...
蓝田县:健康知识进校园 守护成... 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健康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筑牢校园健康防线。近日,西安蓝田工业园高级中学组织开展了一...
原创 冬... 有些人去体检,发现肌酐有点高,就开始不知所措。查资料说可能是肾脏有问题,吓得立马改吃清淡了,有的甚至...
有没有糖尿病,吃饭就知道?医生...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
浙江高校心理老师在西湖夜市摆摊... “巴掌大”的摊位客人络绎不绝 受访者提供 “芳导情绪充电站”“挑战三句话让你舒心”“药补不如食补,食...
原创 父... 当11岁的阳阳把休学申请书推到面前时,张建军这个40岁的程序员做出了人生最疯狂的决定——辞去年薪30...
医生发现:慢阻肺患者若每天静坐... 李大爷今年 72 岁,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已有多年。近来由于咳喘加重、体力不支,他减少了...
为心灵赋能:临床心理科“世界精... 2025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积极响应“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年度主题,...
中国这两个邻国“大打出手”,昔... 中新网10月14日电 (郑云天)中国的两个邻国——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日前“大打出手”,激化了原本处于控...
医生直言:只要血压没超过这个数... 很多人对高血压的管理非常重视,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存在过度忌口的现象。 实际上,很多高...
医生惊叹:糖尿病患者若每天吃水... 清晨的厨房里,58岁的阿姨正给自己煮着一颗鸡蛋。自从查出糖尿病后,她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研究了个遍...
疤痕的 “饮食地图”:哪些食物... 皮肤受伤后,除了做好伤口的外部护理,合理的饮食也能为疤痕修复提供重要支持。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不同的食...
原创 伤... 在看似平常的一日三餐中,很多人以为自己吃得健康,少油少盐,连糖都控制得挺严格。可奇怪的是,体检报告上...
无花果立大功?医生发现:无花果... 李阿姨今年62岁,退休后,她的生活逐渐变得更加规律。每天早晨,她会喝一杯温水,做些轻松的晨练,餐桌上...
中华名医号 | 心理医生:游戏... 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吃饭时刷着游戏界面,路上紧盯手机屏幕,回家后更是机不离手连...
糖尿病新希望:胰岛β细胞功能可... 糖尿病,一种被许多人视为“终身慢性病”的健康困扰,它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胰岛β细胞的功能衰退。这些细胞负...
立项只是FIC,已经不够用了? 生物医药创新的 “圣杯”,从来都是 “第一”,但商业世界的残酷在于,“第一” 的光环未必能照亮通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