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西红柿,不仅能补充营养,还可能在预防一些重大疾病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在抗癌这一块,有些研究数据是真让人惊了一下。
当然,这也不是说吃它就万病不侵了,但在饮食健康方面,西红柿确实是个值得重视的好东西。不过要注意,有两种西红柿可别碰,吃了反而可能惹麻烦。
说到西红柿防癌,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夸张。一个普普通通的蔬果,能有那么大本事?其实还真不是胡说八道。西红柿中最有名的一种营养成分叫番茄红素。这东西早就被营养学界研究得很透了,特别是在慢性病和癌症的预防方面,它的作用已经有不少证据支撑。
番茄红素是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颜色红红的,正是它让西红柿有了那种诱人的颜色。这种成分有个特点,就是抗氧化能力很强。简单说,就是能清除身体里的自由基。而自由基这玩意,和很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的发展都脱不了关系。身体长时间有大量自由基,就容易导致细胞损伤,慢慢地,变异、癌变的风险也就高了。
根据《营养与癌症》期刊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每天摄入较高水平的番茄红素,与前列腺癌风险的降低有直接关系。研究对象涉及超过四万人,结果显示,每天摄入番茄红素超过6.5毫克的人,患前列腺癌的几率降低了20%左右。
而这个6.5毫克的量,大约就是吃一个中等大小的红熟西红柿就能达到的量。这还只是前列腺癌,像乳腺癌、肺癌、胃癌方面的研究,也陆续有类似结论。
当然,防癌从来不是靠单一的食物,但像西红柿这种食材,既便宜又常见,还能从中得到潜在的健康好处,何乐而不为呢?特别是在平时油腻食物吃得多、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的当下,通过饮食做些调节,确实有必要。
除了番茄红素,西红柿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A、钾元素、膳食纤维等成分。维生素C不用多说,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都离不开它。钾则对控制血压很有帮助,尤其是对高血压人群来说,是个天然的调味剂。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累积,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结肠癌的风险。
但吃西红柿也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有两种西红柿,说实话,最好别碰。一种是长了黑斑的西红柿,另一种是没熟透的青西红柿。这两种虽然外表看着没那么吓人,但吃进肚子里,后果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
1.长黑斑的西红柿不能吃
有些人不在意,觉得只是表皮问题,削掉那块就行了。但其实,黑斑很可能是霉菌感染的迹象,尤其是像黄曲霉这种有毒霉菌,如果不小心吃了,会导致肝脏损伤。
黄曲霉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天然致癌物之一,一旦摄入,代谢产物会对肝细胞造成严重破坏,长期下来,可能增加肝癌的风险。即使切掉有问题的部分,霉菌毒素也可能已经扩散到看不见的地方,光靠肉眼判断是不靠谱的。
2.未成熟的西红柿不能吃
也就是那种还是绿色、发硬的。它含有一种叫做番茄碱的物质。这东西对人体来说是有毒性的,摄入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神经系统。
虽然正常人不太可能一下子吃很多,但有些人做青番茄炒蛋或者腌制青西红柿,很容易摄入不少,风险就上来了。特别是家里有小孩或老人,肠胃比较弱,更容易中招。
有人可能会说,那青西红柿炒菜不是很多人都吃过,也没见出事啊。这种想法就像买彩票,确实不少人侥幸没事,但万一那一次碰上高浓度的番茄碱,就不是说笑的了。而且就算没到中毒的程度,也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吃完后腹胀不适的情况也不少见。所以这种风险,完全没必要冒。
而在处理西红柿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些细节可以注意,能更好地保存它的营养价值。比如不要长时间冷藏,尤其是生的西红柿,不耐低温,容易口感变差。还有很多人喜欢凉拌生吃,其实煮熟后番茄红素的吸收率会更高。
特别是加点油一起炒,会让这种脂溶性的成分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也是为什么西红柿炒蛋一直被认为是既营养又经典的原因之一。
虽然营养丰富,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一次吃太多西红柿,有些人会觉得胃酸多了、烧心不舒服。这是因为西红柿含有有机酸,空腹时吃可能对胃黏膜有刺激。尤其是那些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食管反流的人,吃的时候得控制一下量,最好是配饭吃,而不是当水果那样直接吃一堆。
当然,有人会关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西红柿虽然皮比较薄,但还是建议用清水多冲几遍,最好是用流动水洗。也可以先用淡盐水浸泡五分钟左右,再冲洗一遍。这样能去除一部分表面农残,吃着也更放心。
在超市选购时,可以挑那些颜色均匀、手感稍微软一点的,说明成熟度比较好。不要贪图个头大,因为有时候太大反而是催熟的。而那种又硬又青的,多半没熟透,不建议买回来生吃。放在室温下几天,等变红了再吃会更安全。
番茄红素除了存在于西红柿中,西瓜、粉红葡萄柚里也有,但含量最高的还是红熟的西红柿。而且越红的番茄,番茄红素含量也越高。
西红柿是个好东西,在日常饮食中,不妨多安排点,但吃的时候也得讲究点方法。尤其是那两种西红柿,长黑斑的和未熟的,真心不建议碰,宁可扔掉也别心疼。身体可不是实验田,别因为一时嘴馋给自己找麻烦。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番茄红素的抗氧化功能及其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番茄红素与前列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中华男科学杂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