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伤心脏最凶的调料被揪出,是食盐的5倍,医生:心脏病患者别放了
创始人
2025-10-15 15:43:52
0

在看似平常的一日三餐中,很多人以为自己吃得健康,少油少盐,连糖都控制得挺严格。可奇怪的是,体检报告上心血管指标依旧高得吓人,有的人明明不怎么吃咸菜、不怎么吃重口味,但血压居高不下,心脏出了毛病还自己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问题常常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真正对心脏有“伤害性”的,不是大家警惕的盐,而是一种大家几乎没防备的添加物——磷酸盐

磷酸盐的名字没什么“杀伤力”,但作用却一点也不小。它不是调味用的,却广泛存在于各种加工食品里。像火腿肠、奶酪片、雪糕、碳酸饮料、奶茶、方便面、速冻食品、香肠,甚至是有些看起来健康的代餐、低脂酸奶里也有它的影子。

这东西有什么用?保色、保湿、增稠、抗结块,还能让肉质更“弹”,口感更好,色泽更诱人。所以,几乎只要是工业化出厂的食品,十有八九都离不开它。这玩意的“心机”就在于,它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不适,也没什么味道,不咸不甜,吃进去不容易察觉,可问题就在这。

长期摄入过量磷酸盐会对心脏功能造成非常隐蔽却持续的影响,影响钙磷代谢,引起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多慢性心脏病患者,表面上控制了血脂血糖血压,结果磷酸盐摄入失控,让心脏继续负担加重。

有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些高磷饮食的老年人心血管钙化程度更严重,而钙化一旦形成,不仅不可逆,还会加速动脉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增加猝死风险。就算年轻人,如果常年高磷饮食,心脏也会过早进入“老化”状态。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平均每日摄入磷约1200毫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健康摄入量是700毫克左右。这个差距,不是通过少吃几个鸡蛋、少喝点奶能解决的,而是要防范那些“隐身”的添加磷酸盐。

磷酸盐的危害不像高盐那样容易被人警觉。大多数人都知道盐吃多了会高血压,所以用淡点的酱油、清淡点的做法。但磷酸盐在配料表上往往伪装得很好,什么焦磷酸钠、磷酸氢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等等一大串化学名字,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这和心脏有关。

甚至有些人觉得这些是“稳定剂”“乳化剂”,和健康没多大关系,吃了也不会立刻有反应,就干脆不管了。一些做过肾透析的人特别清楚这个事。因为肾功能不好的人身体代谢磷的能力下降,如果再吃进太多磷酸盐,血磷上升特别快,会直接影响心脏,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肌肥厚。

这些在很多心脏病科室都是临床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实对普通人来说,磷酸盐带来的负担也是慢慢积累的。当肾脏还没出问题时它就已经在损伤心脏了,只是早期没人发现而已。

有实验研究用健康成年人作为样本,让一组人每天摄入标准磷含量饮食,另一组则每天额外摄入含有添加磷酸盐的食品,两组人持续三个月,结果后者的心血管弹性下降了接近17%,而且部分人出现轻微的心律异常。

而这期间,两组人的总热量和盐、脂肪、糖摄入差异并不大,仅仅是多了磷酸盐。这一结果在医学期刊上被反复引用,也让不少营养学者警觉:磷酸盐是时候被严肃对待了。

另一个容易忽视的点是,很多人追求方便生活,冷冻食品和即食料理吃得越来越多,这些东西为了保质期、为保持形状口感,磷酸盐加得一点都不手软。

有个小调查显示,在市面上抽样的100种加工肉制品中,有84种都检出了不同形式的磷酸盐,平均每100克含磷量超过300毫克。哪怕一天只吃一个火腿蛋三明治、喝一罐可乐、吃一碗速冻水饺,不知不觉就超标了。

有些人可能觉得,只要不天天吃就没事。但问题是磷酸盐不像别的东西那样容易代谢掉,它在身体里储存一段时间,会累积。尤其心脏病患者,哪怕是偶尔吃一次添加量较大的食品,也可能刺激心肌、诱发不适。

所以医生才会反复叮嘱这类人群,远离加工食品,哪怕是看起来没油没糖的健康食品,也要看清楚配料表,一旦看到“磷”字开头的化学物质,就要尽量避开。

不能光靠“看起来健康”的标签来决定吃不吃,有些无糖奶茶、代餐棒、运动饮料标着低脂、零添加,但成分表里一堆磷酸盐衍生物。市面上很多蛋白饮料也有类似情况,一些品牌为了让液体顺滑、不结块,就加入了乳化剂,这些乳化剂里也经常藏着磷酸盐,消费者更要学会自己辨别。

除了食品外,药品和营养补充剂中也要留意磷的含量。有些复合维生素、补钙产品中磷含量不低,而大部分人并不缺磷。尤其老年人群体补钙的同时,不小心也补进不少磷,结果适得其反,不但钙没吸收好,心血管压力反而更大。所以就算是吃补剂也要问清楚磷含量,看标签时不能只盯着“钙”“铁”这些字。

磷酸盐不是毒药,它本身也不是非吃不可的问题,而是使用范围太广了,人们又太容易忽视它。如果没有心脏问题、肾脏问题、也不是高危人群,偶尔吃一些问题不大,但如果已经属于慢病人群,那就一定得把它当回事。

特别是平时爱吃外卖、工作忙没空做饭、靠方便食品解决日常饮食的人,这类人群不知不觉中就会摄入很多磷酸盐。建议这些人适当减少这类食品的摄入,回归简单天然的饮食,哪怕只是一周做三顿饭,也好过天天依赖便利超市。

现如今健康信息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能控制糖和脂肪,但对磷酸盐的防范意识还远远不够。其实只要学会看配料表、少吃加工食品、自己动手做饭,很多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对于已经有心脏问题的人来说,少吃一口加工肉、少喝一罐饮料,可能就能少一次心慌胸闷的发作。

想保护心脏,从现在开始关注磷酸盐,不晚。比起盐,它更隐蔽、更难察觉,影响更深远,但防住它,并不难。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磷摄入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研究进展》—《营养学报》

《高磷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楂水别单着喝!5种创意喝法,... 提到山楂水,很多人只会“山楂+冰糖”煮着喝,觉得它只能助消化、解腻。其实山楂是中医里的“去瘀小能手”...
原创 太... 2025年10月13日晚上,亚锦赛男团1/4决赛迎来了一场精彩的对决,中国队对阵伊朗队。首盘比赛中,...
萎缩性胃炎别乱治!黄芪配它煮水... 聊到萎缩性胃炎,很多人要么盲目用胃药“压制胃痛”,要么听说胃黏膜萎缩就猛吃补药,结果越治越糟。其实萎...
抗癌专家蒋学林与海参活性多肽:... 国医大师蒋学林:深耕抗癌领域的医学专家 蒋学林,男,汉族,1954年9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是我...
骨内注射纯中药制剂在疼痛管理中... 衡水股骨头医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股骨头坏死的保守治疗,已有二十年的丰富经验。医院在疼痛管理方面采...
原创 美... 一、悲剧事件:行业明星的陨落与震动 2025年10月8日至9日间,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诺兰...
如果重新选择,还会做外科医生吗... 四十年前,如果再回到那个时候,我依然会选择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热爱外科,享受在病房和无影灯下的每一天,...
怎么将我们的肾养的越来越好 肾脏健康:被忽视的"生命过滤器" 你知道吗?我们的肾脏每天要过滤约180升血液,相当于90瓶大瓶装...
医校携手,守护“心”晴——简医... 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赋能青春成长,10月11日,我院春芽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走进简阳市射洪坝水东小...
美莱和联合丽格入侵“AI”搞医... 最近愈发感受到了AI对大家在检索信息上有了个巨大的习惯变化。 大家获取信息的习惯不断在变化,在“AI...
不满稀土管制,欧盟G7想要硬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
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怎么防止发展... 成年人感染乙肝后,由于免疫系统相对成熟,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效清除病毒,从而防止发展为慢性乙肝。然而,...
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就是患癌吗?... 又一年体检结束了 体检报告里的 癌胚抗原(CEA) 甲胎蛋白(AFP)到底是啥 这些肿瘤标志物指标升...
原创 比... 打开美国超市的货架,从番茄酱到面包,从饮料到零食,几乎一半以上的食品里都藏着糖。 美国农业部曾经做...
原创 体... 淮安,位于古淮河的南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五、六千年前起,淮安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其中宋...
化疗饮食选对补营养轻负担助恢复 化疗饮食选对补营养轻负担助恢复 化疗时总觉得没力气、吃不下,担心营养跟不上拖慢恢复?别担心!这份饮...
云南一男子驾车别停他人车辆后“... 近日,云南昭通一男子在公路上驾车别停另一辆车,下车后他亮出“警察证”称对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因怀疑...
调查发现:男性若长期不抽烟,用... 小赵是一名年轻的企业白领,平时生活压力较大,尤其是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紧急事务,经常感到心烦意乱,深...
忻州接吻会传染乙肝病毒吗? 在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其中接吻是否会传染乙肝病毒更是让不少人感到困惑...
秋冬“养生经济”升温!成都有店... 随着冷空气“到货”,气温下滑,成都人的“养生开关”也逐渐开启。热腾腾的药膳汤锅、低糖滋补甜品、暖身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