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烘烘的烤红薯、绵软香甜的红薯粥,吃对了是有益之品,吃不对的话,或会给身体带来些许小困扰,不少朋友都称吃完红薯会胃胀、反酸甚至感觉不适,实际上传统养 生向来提到“食养有道”,再好的食物也得食用恰当,今天,木子来跟大家简单讲讲吃红薯时易被忽视的四件事,帮助大家避开误区,吃得更加安稳。
一、空腹食用
很多人早晨赶时间时,随便买一块热红薯当作早餐,觉得它既暖胃又有营养,然而红薯自身味道甜美,质地饱满,传统养 生认为它性质较为缓慢,会容易影响气的运行,空腹时胃中无他物,进食红薯或会使脾胃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些许虚热。
时日一久,或许会损耗胃中的津液,出现心里不适或是反酸的状况。古语有云:“饥时勿甘食”。若稍作舒缓后再进食小米粥或者面食,肠胃会更为舒适。
二、发霉变质
有时买得多存家里,一不小心就长出黑斑,有些人认为将坏的部分切掉仍可食用,实际上这般做法并不妥当,发霉的红薯易滋生湿热浊邪,这类物品或许会妨碍肝的气机通畅,损耗肝血。
《黄帝内经》中提到:“腐食伤肝,久而成积”,意即腐坏之食物或许会渐渐对肝形成负担,尤其是有些长辈埋在地里的红薯长霉了都不舍得丢弃,接连吃了些不太新鲜的红薯,此后人觉得没力气、嘴里发苦,所以一旦发现发霉,还是处理掉比较好。
三、过量代替主食
不少人将红薯完全当作主食来减重,甚至一餐吃好几块,认为其抗饿且健康,但其实再好的食物,过量了也可能成为负担,红薯味道甜美,性质平和,它虽能补养中气,然而吃多了却易油腻,进而影响脾胃功能。
脾主运化,若脾胃负担过重,便会致使湿气停于体内,且气机不畅,肝与脾的功能存在关联,脾若长期有问题,也或许会影响肝的调畅。再好的东西也需留意适量,可食用但别每一顿都吃、大量吃,搭配些杂粮与蔬菜,身体会更为舒适。
四、半生不熟
有时蒸红薯时间不足,红薯心仍是硬的;若有人偏好脆脆的口感,便直接食用,其实这样并不合适,《本草纲目》中提及红薯“熟则有益于人,生则伤脾”,半生不熟时则更难消化,易致脾胃功能出现问题并产生浊气,而且这些浊气还得依靠肝来助力清理,这就在无形之中给肝增添了负担。
有的人因为老是吃没煮熟的红薯,肚子会胀或者胁肋不舒服,木子也经常这么讲,吃东西得煮熟煮软乎点,往后做饭可别再马马虎虎的。
身体需要缓缓调养,吃红薯本身是挺不错的事,它可以补脾胃、增气力、润肠燥,只要咱们稍加留意,不空腹进食、不吃霉变的、不过量当作主食、保证煮熟吃透,就能够更佳地享受它的好处。
进食宜慢慢细嚼,莫吃得过快,进食不只为饱腹,日常用餐时多留意,身体自会让我们更舒泰、更具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