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刚把徒步记录刷到10公里,还在朋友圈晒了路线图,谁想到三天后,我竟坐着轮椅进了医院。”这是30岁的刘先生留给同事的最后一条微信语音,声音里还带着点小骄傲。那天,他天没亮就背着新背包出发,山路陡峭,太阳毒辣,汗水浸透了衣衫。
最后两公里,他几乎是拖着腿挪完的,可冲线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还能再跑。回到家,他猛灌三大口水,瘫在沙发上,腿肚子直抽抽,他只当是累了。第二天,酸胀从大腿蔓延到手肘;第三天早上,他连豆浆杯都端不稳,杯子“咣当”掉在地上。
他慌了,想扶墙站起来,双腿却像面条一样软下去。邻居叫来120时,他的心电图已经显示Q-T间期延长,心脏随时可能停跳。到了急诊,医生追问病史,他才小声说:“我有甲亢,药……好像停了一周。”话音未落,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心跳瞬间归零......
01
低钾到底有多危险?
钾是体内最忙的“电解质小工”,一口饭下肚,它负责把葡萄糖送进细胞;一次心跳,它负责把电信号传到心肌每一个角落。血钾正常范围3.5—5.5 mmol/L,一旦跌到3.0以下,就像城市突然停电:电梯悬在半空,红绿灯全部熄灭。
最先“罢工”的是骨骼肌。很多人像刘先生一样,误把“抬不起腿、端不起碗”当乳酸堆积,其实那是肌细胞电位失衡,兴奋-收缩耦联断了电。
接着是胃肠道平滑肌,胀气、便秘、恶心接踵而至;有人甚至因为肠麻痹被误诊为“阑尾炎”。
最致命的是心肌。低钾使心肌细胞“易激惹”,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低平,随后可能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瞬间室颤。医学统计表明,血钾<2.5 mmol/L时,室颤发生率提高8倍;<2.0 mmol/L时,心脏随时可能“熄火”,抢救窗口往往只有几分钟。
02
哪些人最容易“缺钾”?
1. 甲亢人群:甲状腺激素会激活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把血钾“赶”进细胞内,甲亢未控制或擅自停药者,常在凌晨或剧烈运动后突发肢体瘫痪。
2. 高血压服用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药物让钾随尿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钾或换用保钾利尿剂,两周即可跌至危险线。
3. 腹泻、呕吐、大量出汗:马拉松、骑行、户外徒步,每小时汗钾流失可达300—500 mg,若只喝纯水不补电解质,越喝越“稀释”。
4. 长期酗酒、节食、生酮饮食:酒精抑制醛固酮代谢,钾随尿走;生酮初期糖原耗尽,胰岛素骤降,细胞内钾“倾巢而出”却又被尿带走,形成“假性低钾”。
5. 老年人与慢病患者:合并镁缺乏、肾小管功能减退,钾吃进来却留不住,可谓“漏斗体质”。
03
医生眼里“最划算”的高钾食物
在众多食物中,有不少是补钾的优质选择。
根茎类里,土豆每100克含钾485毫克,蒸煮食用最佳,油炸会因反式脂肪酸影响健康;芋头含钾378毫克/100克,可替代部分主食,和红豆煮粥能补钾控糖;山药含钾213毫克/100克,炒木耳或炖排骨,有健脾益胃之效。
豆类及制品中,黄豆含钾量高达1503毫克/100克,可打豆浆或煮五香豆,不过痛风患者要少吃;豆腐含钾125毫克/100克,做成麻婆豆腐、鲫鱼豆腐汤,能补钙又补钾。
水果类方面,椰子每100克含钾475毫克,椰子水是天然电解质饮料,运动后饮用比运动饮料更安全;香蕉含钾358毫克/100克,方便携带,但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量;哈密瓜含钾190毫克/100克,低热量高水分,是夏季解暑好物。
菌菇海产中,紫菜含钾1796毫克/100克,做汤撒一把或烤成海苔片当零食都不错;香菇含钾1960毫克/100克,干香菇泡发后钾含量更高,炖鸡炒菜都很香;海带含钾1503毫克/100克,可凉拌或炖排骨,甲亢患者因含碘高需忌口。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谢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