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吃晚饭时,长期喝二三两白酒的人,最后身体都怎样了?告诉你答案
创始人
2025-09-23 11:18:46
0

吃饭加点小酒,越喝越有

不少人觉得喝酒也是一种养生,有人说吃饭喝的小酒可以开胃,比平常吃的更多,而且晚上也会更好入睡,还有人觉得喝酒解愁,压力大的时候来上几杯,可以纾解焦虑情绪。

这么说来,喝酒难道还真能有益身心?

一、别再被这些“养生酒”骗了!

最近网上兴起了晚间小酌的助眠方法,不少人喝点酒感觉入睡更轻松,其实这只是酒精的障眼法。

之所以喝酒后入睡快,是因为酒精刚进入人体时会刺激中枢神经产生短暂的愉悦感,随着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增加,这种愉悦感会被慢慢压制,同时大脑反应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变得昏昏欲睡。

虽然看起来好像喝酒更好入睡,但这种睡眠也是有代价的,因为酒精麻痹下的睡眠通常比较浅,实际深度睡眠时间很短。所以很多人在酒后醒来时往往会比前一天更疲惫,长期还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

网上还有说法称喝白酒有助于活血化瘀、降低血压。

确实喝白酒后人体会出现面红耳赤,心率加快和血管扩张的表现,血液流速也随之增加,但血流加速不一定能带走血管中的淤积物,所以起不到化瘀的作用。

至于喝酒后血压降低,则是毛细血管受酒精刺激短暂扩张引起的表现。一般在喝白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反弹,甚至出现次日血压比平常更高10~20mmHg的风险。

那是不是不喝白酒就好?听说红酒比白酒、啤酒更健康呢?

这也未必。

确实有研究发现红酒中含有的单宁成分可以保护心血管健康,但别忘了喝酒也含有酒精,酒精也会对心脑血管产生影响,而且不是所有红酒都含有单宁,从这一点来说就没有完全健康的酒。

二、每天喝点白酒,到底是好是坏?

可能有人会说小酌怡情,只要适量喝,身体就不会有这么大危害,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每天喝2两白酒的人和不喝酒的人到底谁更健康?

以常见的40°的白酒为例,2两相当于摄入酒精量32g。权威期刊柳叶刀曾发布过相关研究,认为酒精摄入量在20-60克左右就属于危险饮酒,也就是说即便只喝2两白酒,也是危险饮酒,经研究对比不同程度的喝酒还会导致不同癌症风险。

可能还有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喝的再少一点就好了?

然而研究也给出了答案,根据调查发现即便每天摄入酒精低于20克,依然可能和13.9%的癌症相关;当酒精摄入每天小于10g时,也依然有4.13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与此相关。也就是说无论喝的再少都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不过喝酒的危害不止于此,在《BMC公共卫生》期刊上就发布过一篇关于饮酒量与寿命关系的报告,经过对11558 人进行饮酒量与血清 α-Klotho水平(Klotho 是长寿因子)的调查后发现,无论喝酒量多少,即便当前轻度饮酒,和未饮酒者相比,α-klotho水平都明显降低。

研究员认为,饮酒可能会影响血清α−klotho水平来加速衰老。

除此之外,长期喝酒还会造成全方位的健康隐患:

1、血管老化

长期摄入酒精,血液中的乙醇成分很难代谢,并深入血管内部,可能引起血管异常痉挛,影响血液循环,而且血管内膜长期受刺激可能脱落,血管弹性也随之下降,长此以往出现血栓、动脉硬化的风险也更高,血管功能老化速度也会上升带来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

2、大脑萎缩加快

人体摄入酒精后,也会刺激中枢神经,带来一定的神经毒性,尤其是额叶和海马体区域受影响最深,要知道这些区域是负责记忆和注意力的关键部位,因此长期饮酒的人老了以后大脑灰质体积下降速度更快,更容易出现老年痴呆症状。

3、肝功能下降明显

肝是酒精代谢的重要场所,长期喝酒哪怕摄入量不高,也会影响肝脏代谢系统的酶类活性,不利于酒精及时代谢,研究显示,60岁以上经常喝酒的人,肝功能明显下降,出现脂肪肝的风险也更高。

4、易患黏膜疾病

酒精摄入过程中,会刺激口腔黏膜、食道黏膜以及胃黏膜,这些粘膜长期过度刺激可能会出现炎症甚至溃疡,在反复的自我修复和刺激影响下,可能加重各个部位异变风险,严重可能诱发上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等系列癌症。

世界心脏联盟WHF提醒,只是是喝酒,无论是不是少量喝,长期摄入也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因此就没有安全的饮酒剂量,最安全的饮酒量就是不喝。此外对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妇幼年轻人,都建议越早戒酒越好,没有喝酒习惯的人也不要随便尝试。

三、长期不饮酒,身体或出现4大变化

都说戒酒什么时候开始都有好处,那么长期不喝酒后人体又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1、肝脏变健康

肝脏没了酒精代谢的工作,无异于卸下一个重担,也更有余力进行自我修复,研究发现戒酒2-3个月后肝脏脂肪量就会下降,而且肝脏相关指标也会自行恢复至正常范围,因此长期不喝酒的人首先肝脏会更健康。

2、血压恢复正常

酒精的摄入会引发血管的强烈收缩和舒张,因此长期喝酒的人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随着戒酒时间越长,血管受酒精影响越少,血管也会更健康,因此也更有利于恢复血压正常。

3、消化功能改善

喝酒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戒酒后随着消化功能恢复,人的食欲也会慢慢增加,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更容易为人体吸收,身体健康情况也会越好。

4、精神状态变好

少了酒精的影响,人体大脑神经细胞也会慢慢恢复,除了精神状态更好,记忆和认知功能也会有很大改善,觉得头脑更清醒,思维更活跃,更有精力应对工作生活。

因此越早戒酒,越早获利,身体健康才是长寿生活最大的本钱,少喝一天,健康更进一步。

参考资料:

[1]《爱喝酒的人要看完:你的大脑正在被酒精“侵蚀”,寿命大大缩短!》.健康时报.2025-05-06.

[2]《饮酒可以防冻疮、暖身?这6个饮酒流言,别再信了!》 .科普中国.2022-11-09.

[3]《男性长期不喝酒,身体会有哪些变化?5个现象很明显》.浙江省肿瘤医院.2025-02-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患...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不少育龄女性患者会关心:自己是否可以怀孕?怀孕后会不会影响胎儿?其实,...
卵巢囊肿会癌变吗?一文理清 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指卵巢内或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它并非单一疾病,...
功能性肽饮品牌TOP企业权威榜... 在蓬勃发展的功能性健康饮品市场中,功能性肽饮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众多...
儿童保温杯怎么选?五大精品测评... 不少销售儿童保温杯的商家都宣传“安全无毒”,但事实上生锈、水垢、重金属析出等,但幸运的是钛材质以抗腐...
【时令节气与健康】今日秋分,中... 壹 诗韵节气 节气百科 贰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过后,太阳直射...
原创 研... 一名52岁的男性患者,因为排便不尽和肛门坠胀到医院就诊,起初患者一直认为是痔疮,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医生研究发现:晚上散步,糖尿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
原创 男... 爱情,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璀璨而迷人,却又常常让人捉摸不透。 在一段感情里,女人总是怀揣着一颗敏感...
原创 医... 年过花甲,许多人总觉得理应遵循“早睡早起”的传统观念,甚至不惜天还没亮就披衣起床,强迫自己维持年轻时...
医生建议:一旦患上了糖尿病,这... 糖尿病,这个与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
临近秋分,帕金森患者多吃这,润... 秋分将至,昼夜均分,万物渐入收藏之境。此时节,人体新陈代谢逐渐放缓,肠胃功能易受影响,尤其是中老年群...
原创 秋... 导读:每年秋分过后,我们一定要多吃一些钾含量高的食物,因为过了秋分了,天气会越来越干燥,干燥的气候容...
从神话到疗愈:重新发现自恋背后... 从神话看到对自恋的误解: 贬义标签下的自我逃避 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迷恋水中倒影而亡,化作水仙花。 ...
【家常话健康】女子把药掰开吃致... 相信大家都有过被药片卡喉咙的经历,尤其是药片化了之后,那个感觉真是不想经历第二次。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
“刀”过无痕!腔镜下甲状腺癌根...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2日讯(通讯员 李嘉懿 陈纯)“哇,真的看不出来耶!王主任,你们太牛了...
原创 苹... 苹果加它一起煮,效果很大,一润肺、二排毒、三养胃,秋冬吃养人 秋冬季节,苹果加它一起煮,作用很大,一...
烂脚烂腿,截肢保命,一文告诉你... 控糖,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饮食爱好。糖,给我们带来快乐,但“糖分太高”对我们的身体并不友好。 长期处于...
减重到底要不要吃早餐?这些坑,... 本文指导专家 全科医学科 陈俊榕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雅...
今日秋分,养生要注意这些 秋 节气 分 昼|夜|均|而|寒|暑|平 9月23日秋分节气,昼夜平分,天气转凉。中医专家提醒,此...
金正恩强调朝鲜不会无核化,中方... 9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郭嘉昆资料图。图源:外交部网站 韩联社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