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昼夜平,秋分节气一到,天气悄悄转凉,养生和生活细节也得跟着调整。做好这几点,轻松适应季节变化:
先记3个关键注意事项
• 及时添衣,别让“秋凉”伤身体:秋分后早晚温差能差10℃以上,出门记得带件薄外套,尤其注意护好腰腹和脚踝——腰腹受凉易腹泻,脚踝受寒可能引发关节不适,别等着凉了才后悔。
• 早睡早起,跟着太阳“调作息”:秋天阳气渐收,熬夜容易耗损精神。尽量晚上10点半前睡,早上6-7点起,白天多晒晒太阳,既能补阳气,也能减少秋困带来的疲惫感。
• 适度运动,别让“秋乏”缠上你:天气不冷不热,刚好适合散步、打太极、做瑜伽等温和运动,每天动30分钟左右就好,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像夏天那样消耗过多体力,帮你赶走“懒洋洋”的秋乏。
饮食重点:“润秋燥、补脾胃”是核心
秋分后空气变干燥,容易口干、喉咙痒,饮食上要避开“燥”和“寒”,多吃这几类:
• 多吃“润秋燥”的食物:梨可以煮水或蒸着吃(比生吃更温和),银耳、百合用来炖粥,还有莲藕、蜂蜜,既能补水,又能缓解皮肤和呼吸道的干燥。
• 常吃“养脾胃”的温和食材:秋天脾胃功能容易变弱,别吃太多生冷水果或冰饮,不妨多吃南瓜、山药、小米、莲子,煮成粥或蒸着吃,好消化又能帮脾胃“打基础”。
• 少吃“上火”和“油腻”食物:辣椒、火锅、油炸食品要少碰,这些食物容易加重秋燥,可能引发口腔溃疡或便秘,清淡饮食才更符合秋天“收敛”的养生节奏。
秋分是秋天的“分水岭”,做好保暖、调对作息、吃对食物,就能把秋日的舒适和健康稳稳握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