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华州辞去职务后,历经秦陇一带的奔波流离,终于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抵达成都。他在城西浣花溪边选了一处地方,亲手搭建了一座草堂,开始了漂泊生涯中最为安定的一段时光。
历经战乱漂泊之苦的杜甫终于有了安身之所,内心充满欣慰。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他常常独自沿着江边小路漫步,欣赏沿途盛开的鲜花,并创作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这组诗共七首,生动记录了他赏花时的所见所感。
下面这首是组诗中的第六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花怒放、生机盎然的景象,流露出漫步赏花时的愉悦心情。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唐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歌大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数不清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彩蝶在花丛中流连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正发出悦耳的鸣叫声。
这首看似简单的写景小诗,却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语言艺术。诗歌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充分体现了杜甫在诗歌语言运用方面的独特造诣。
首句点明赏花地点在黄四娘家的小路旁。诗人直接以邻家女子入诗,充满生活气息,颇具民歌风味。黄四娘其人已不可考,唐代常以娘称呼女子,四表示排行。花满蹊三字生动描绘出鲜花盛开、铺满小路的景象。
第二句进一步具体描写花朵的繁茂。千朵万朵运用夸张手法,极言花朵数量之多,仿佛天上的繁星;压枝低则形象地写出沉甸甸的花朵将枝条压弯的画面。一个压字精准传神,既表现了花朵的繁密,又暗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第三句转而描写花间飞舞的彩蝶。留连二字赋予蝴蝶人的情感,暗示鲜花的芬芳诱人;戏字生动刻画了蝴蝶在春光中欢快飞舞的姿态;时时则突出了蝴蝶恋花不去的情景,烘托出春意盎然的热闹氛围。
最后一句写黄莺的啼鸣。正当诗人沉醉于花海时,耳边传来黄莺清脆的鸣叫。娇字形容鸟鸣的婉转动听,恰恰啼则巧妙地将鸟鸣与诗人的赏花时刻联系起来,仿佛黄莺特意为赏花人歌唱。
全诗记录了诗人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春花、彩蝶、黄莺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草堂周边绚丽的春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物的热爱和闲适自得的心境。诗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春天的勃勃生机,都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跃然纸上。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真挚的喜悦之情。这种将日常景物与高雅诗意完美结合的手法,正是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