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传承中医药文化,普及脾胃病防治与养生知识,解答民众健康疑惑,助力健康生活。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位列“八珍”之首,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餐桌黄金,海珍之冠”的美誉。鲍鱼全身都是宝,不仅鲍鱼肉有不错好的药用价值,就连那些平时我们丢弃的鲍鱼壳也是中医常用的药材。那么,到底鲍鱼有什么具体的功效呢?鲍鱼壳能不能用来煲汤呢?
鲍鱼肉的功效
鲍鱼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鲍鱼性平,味甘、咸,入肝经,具有滋阴清热,益精明目的作用,可治疗劳热骨蒸,咳嗽,崩漏、带下、淋病、青盲内障。
滋阴清热
不少更年期妇女有潮热、烦躁、盗汗的烦恼,鲍鱼被称为海洋中的“软黄金”,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性平味甘、咸,入肝经,能补肝肾、固冲任、滋阴虚、清劳热、除烦闷,补而不燥,适合骨蒸劳热、心神不宁的更年期妇女食用。
益精明目
鲍鱼有“明目鱼”的称号,主要通过滋养肝肾之阴起作用。这是因为眼睛视万物的功能是依赖于五脏六腑的精气,特别是肝血肾精的濡养。肝肾的功能正常,眼睛才能明亮。如果经常对着电脑加班熬夜,就会暗耗肝血肾精气,眼目失养,就会出现视近模糊,望远不明的症状。所以,鲍鱼特别适合上网族、熬夜加班,肝肾不足的人食用。
鲍鱼壳也有药用
很多人购买原只新鲜鲍鱼时,一般只取其肉,舍弃其壳。其实,鲍鱼壳也是一味著名的中药材,经洗净、烘干、敲碎、研磨后可入药。
鲍鱼壳,药名“石决明”,其性咸,味寒,归肝经,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鲍鱼肉和鲍鱼壳均有明目的功效,如《本草衍义》记载:“(鳆鱼),肉与壳两可用,方家宜审用之。然皆治目。”所以鲍鱼壳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别称,叫“千里光”,适合肝肾阴虚的视物不明、青光眼、白内障者使用。此外,鲍鱼壳还有平肝潜阳的作用,适合肝阳上亢、肝风内扰的头晕目眩、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
鲍鱼壳亦可以用于日常煲汤。我们可以把原只新鲜鲍鱼进行肉壳分离,并清洗干净,鲍鱼壳可用刷子擦净表面泥沙等物质,连同其他配料一同熬汤,也可以产生一定的药效。
食疗方:
【材料】:干百合30克、干莲子30克、瘦肉200克、鲜鲍鱼(连壳)4只、姜3片。(2~3人份)
【做法】:干百合、干莲子洗净后浸泡片刻;鲍鱼洗净焯水,肉壳分离;瘦肉洗净、焯水。将莲子、百合、瘦肉、鲍鱼壳、姜片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煲1个小时,再放入鲍鱼肉煲半小时,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养阴清热、清心除烦。
【适合人群】:阴虚内热的更年期女性,常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者。
中医认为,更年期女性心烦不寐,属于“脏燥”范围。汤中百合性微寒,味甘,归心、肺经,具有清心安神、润燥除烦的功效,对于缓解更年期情志失调和失眠问题,效果较为显著;莲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肾经,有补心安神、益肾健脾固精的作用,常与百合配伍,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症状;与鲍鱼、瘦肉搭配熬汤,养阴清热、清心除烦,适合阴虚内热的更年期女性食用。
温馨提示:
1.《随息居饮食谱》:“体坚难化,脾弱者饮汁为宜。”鲍鱼质地较硬,平素脾胃气虚、运化能力较差的人尽量喝鲍鱼汤,或将鲍鱼炖至软烂,减少对脾胃的负担。
2. 鲍鱼肉性平,鲍鱼壳性寒,脾胃虚寒者食用时要尽量搭配生姜、干姜等温中散寒之品。
END
科室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是“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岭南中医消化内镜联盟”牵头单位。主笔编写全国多部行业指南,多项学术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
专科实力:作为岭南(华南)地区一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早筛、早诊中医内镜诊治中心,具有高水平内镜技术,熟练开展无痛胃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及消化道早癌微创切除、胆总管取石等高难度技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肝性脑病等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居前列。
中医特色:中医特色鲜明,坚持以中药封包、耳穴压豆、艾灸、温通刮痧、穴位贴敷、铜砭刮痧、中药灌肠、中药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综合治疗脾胃病及急危重症,以“三位一体”模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临床疗效显著。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