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
立秋一过,早上和晚上的风就带了凉意,不像夏天那样燥热了。这时候娃的胃口容易变得挑剔,之前爱吃的菜可能现在只尝两口就放下,而且天气转凉后,娃也需要多补点能长劲的营养,不然稍微吹点风就容易没精神。我试过不少秋季给娃补营养的菜,最后发现最省心的还是山药虾仁豆腐羹—— 食材都是超市里常见的,做起来不费劲儿,关键是鲜味儿特别足,娃每次都能喝小半碗,而且吃了一段时间后,娃的脾胃好像变好了,吃饭比之前香,也没那么容易闹小毛病。
为啥立秋给娃选这道羹?食材搭配藏着 “营养小心机”
给娃选菜,我最看重食材的搭配,既要能补到点子上,又要娃爱吃。这道羹里的食材,每一样都有自己的 “用处”,凑在一起就是 “1+1>2” 的营养。
先说高蛋白的部分,虾仁和嫩豆腐是核心。虾仁是实打实的优质蛋白来源,每 100 克里有 17 克蛋白,而且肉质嫩,挑掉虾线后剁成小块,或者整只煮,娃嚼着不费劲,不像有些肉嚼久了会塞牙。嫩豆腐的植物蛋白也很够,每 100 克有 8.1 克,两种蛋白搭在一起,比单吃一种蛋白吸收得更顺,娃的小身体能更好地把这些营养变成 “力气”,比如之前娃跑两步就喘气,现在能跟着小伙伴追着玩好久。
然后是健脾的关键 —— 山药。秋天娃的脾胃容易 “偷懒”,吃多了就腹胀,或者吃不下东西。山药煮软后粉粉的,娃不抗拒,而且它里面有黏糊糊的成分,能帮娃的脾胃减轻负担,比如之前娃吃了杂粮饭容易消化慢,现在配着这道羹吃,晚上也不会喊肚子胀。另外山药还能帮娃把吃进去的营养好好吸收,不像有些食材吃了等于白吃,营养都没留住。
还有两个 “小配角” 不能少:西兰花碎和鸡蛋。西兰花煮软后切碎,藏在羹里娃不会挑出来,它里面有能帮娃 “抗燥” 的成分,秋天天气干,娃容易嗓子干、流鼻血,吃这个能缓解不少;鸡蛋打散后淋在羹里,形成薄薄的蛋花,不仅增加了口感,还能帮娃的呼吸道 “添层保护”,比如之前娃早上起来总咳嗽两声,现在喝了这道羹后,咳嗽的次数少多了。这几样食材凑在一起,既有蛋白补劲,又能养脾胃,还能帮娃应对秋天的干燥,特别省心。
在家做这道羹,3 个小技巧让鲜味儿翻倍
很多宝妈觉得做羹类的菜容易做得寡淡,或者食材煮得烂乎乎没口感,其实掌握几个小技巧,就能让这道羹鲜到舔勺,我也是试了好多次才摸出窍门。
第一个技巧是虾仁腌制。新鲜虾仁买回家,先把虾线挑干净 —— 从虾背第三节轻轻一挑就能拉出来,然后用 1 克盐、1 勺料酒再加少许淀粉抓匀,抓的时候要稍微用点力,让调料裹满虾仁,然后放冰箱冷藏 15 分钟。这样腌过的虾仁,煮出来咬着嫩,还没有海腥味,哪怕是不爱吃海鲜的娃,也能接受这个味道。我家娃之前不吃虾仁,用这个方法腌过之后,现在每次都要专门挑虾仁吃。
第二个技巧是山药 “糊 + 丁” 搭配。铁棍山药去皮后切成丁,不要全切成一样的 —— 取 50 克山药丁用料理机打成细腻的糊,剩下的 100 克保留颗粒感。做汤底的时候先放山药糊,加 500 毫升清水煮开,再转小火煮 3 分钟,这时候汤底会变得稍微浓稠,带着山药的清香;之后再放山药丁,这样煮出来的羹里既有软糯的山药丁,又有让汤底变稠的山药糊,不用额外加很多淀粉勾芡,口感也更自然,不会有 “粉疙瘩”。
第三个技巧是关火后淋蛋液。很多人煮羹的时候会在关火前淋蛋液,这样煮出来的蛋花容易结块,口感老。其实应该在关火后,趁着汤底还有余温,把打散的蛋液缓慢淋进去,边淋边轻轻搅拌,这样形成的蛋花薄薄的,像云朵一样飘在羹里,咬着嫩,还能吸满羹的鲜味儿。最后再滴几滴香油,撒点白胡椒粉,鲜味儿一下子就提上来了,娃闻着味儿就会凑过来问 “妈妈什么时候能吃”。
炖煮的时候也要注意顺序:先爆香姜片(姜片不要多,2 片就够,不然会抢味儿),再放山药糊煮出香味,然后放豆腐块、虾仁、西兰花碎,中火煮 5 分钟 —— 豆腐要切 1.5 厘米的方块,煮的时候别用勺子使劲搅,不然容易碎;虾仁煮到变红卷曲就熟了,不用煮太久,不然会老。最后调点淀粉水(10 克淀粉加 20 毫升水)倒进去,边倒边搅,直到汤底变得透亮,像琉璃一样,这时候羹的浓稠度刚好,不会太稀也不会太稠。
秋天吃这道羹,娃能得 3 个 “小好处”
秋天吃这道羹,不只是补营养,还能帮娃应对秋天的各种 “小麻烦”,我家娃吃了一个月,变化挺明显的。
第一个好处是润燥不上火。秋天空气干,娃容易嗓子干、嘴唇裂,有时候还会拉臭臭费劲。这道羹里的山药黏液和豆腐里的成分能帮娃缓解干燥,吃着温润,不像有些补营养的菜(比如炖肉)吃了容易上火,娃嗓子疼。我家娃之前秋天总爱用手抠嘴唇,现在吃这道羹后,嘴唇润润的,也不抠了,拉臭臭也顺畅多了。
第二个好处是帮娃长个子 “添把劲”。秋天是娃长个子的好时候,需要多补点钙,这道羹里的豆腐含钙量不低,每 100 克有 164 毫克,而且鸡蛋里有能帮钙吸收的成分,两者搭在一起,钙吸收得比单喝牛奶还省心。我之前给娃喝牛奶,娃吸收一般,后来加了这道羹,去体检的时候医生说娃的骨骼发育比之前好,身高也长了不少,比同龄的小朋友平均身高还高一点。
第三个好处是娃少闹小毛病。秋天早晚温差大,娃稍微不注意就容易不舒服,这道羹里的山药和西兰花能帮娃的身体 “添层保护”,比如之前娃一降温就容易流鼻涕,现在吃了这道羹后,流鼻涕的次数少了,就算偶尔有点鼻塞,喝点羹暖暖身子,很快就好了。不用总担心娃不舒服,做妈妈的也能少操心。
家里没食材?这样换也好吃,还不浪费
有时候家里没虾仁,或者娃对海鲜过敏,不用急着放弃这道羹,稍微换点食材,味道和营养都不差,还不浪费家里现有的东西。
如果娃对海鲜过敏,或者家里没虾仁,可以把虾仁换成鸡胸肉丁。鸡胸肉要逆着纹路切薄片,再切成小丁,然后用淀粉和少许蛋清抓匀上浆,放冰箱腌 10 分钟,这样煮出来的肉丁和虾仁一样嫩,不会柴。我试过几次,娃根本尝不出来差别,照样吃得香,而且鸡胸肉也是高蛋白,补劲的效果一点不差。
如果家里没西兰花,换成胡萝卜碎也可以。胡萝卜去皮后切碎,和山药丁一起煮,既能增加甜味,又能帮娃补点维生素,颜色也好看,橙黄色的胡萝卜碎飘在羹里,娃看着就有食欲。不过胡萝卜要煮得久一点,不然会有硬芯,娃嚼着费劲,最好和山药丁一起放进去煮,煮到软烂。
另外,豆腐处理也有小窍门:豆腐切好后先焯水,焯水的时候加少许盐,能去掉豆腐的豆腥味,还能让豆腐更有韧性,煮的时候不容易碎。我之前做这道羹,豆腐总煮碎,后来试了焯水的方法,豆腐块完整,吃着也更嫩。
剩下的羹也不用浪费,冷却后分装到保鲜盒里,放冰箱冷冻,下次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用微波炉加热 2 分钟就行,营养和味道都没怎么变,保留得很好,早上没时间做饭的时候,热一碗羹,配个馒头,就是一顿营养的早餐,省时间又省心。
这道羹单独吃也好吃,但如果搭配着其他食物,营养更全面,娃能吃得更饱,也不用再额外做其他菜,省不少事。
配主食的话,我最推荐小米藜麦饭。小米煮得软烂,对脾胃好,藜麦里也有优质蛋白,和羹里的蛋白凑在一起,就是 “谷物 + 豆类 + 肉 / 蛋” 的营养组合,娃吃一碗饭配半碗羹,既能吃饱,营养也够了。我家娃之前不爱吃杂粮,后来把小米藜麦饭拌着羹吃,现在每次都能吃满满一碗,不用追着喂。
饭后可以给娃喝杯陈皮山药水,做法很简单:取 3 克陈皮(提前泡软,把白瓤刮掉,不然会苦),50 克山药切成片,加 300 毫升水,煮 10 分钟就行。陈皮能帮娃理气,山药能巩固脾胃,喝着暖暖的,秋天喝刚好,还能帮娃消化,不会因为吃多了积食。我家娃饭后喝小半杯,晚上睡觉也不翻腾,不像之前吃多了会肚子胀,翻来覆去睡不着。
其实秋天给娃补营养不用复杂,不用买很贵的食材,也不用花很多时间,像这道山药虾仁豆腐羹,食材常见,做法简单,还能帮娃养脾胃、补蛋白、应对秋天的干燥,娃爱吃,妈妈也省心。我身边不少宝妈试过之后,都跟我说娃吃饭香了,小毛病也少了。大家也可以试试,根据娃的口味调整食材的量,比如娃喜欢吃山药就多放两块,喜欢豆腐就多加点,怎么好吃怎么来,让娃在秋天也能吃得开心,长得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