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癌症,很多人都会心生恐惧,总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可事实上,癌症的发生并非 “一蹴而就”,在真正发展成恶性肿瘤前,往往会经历一个 “癌前病变” 的阶段。不少人听到 “癌前病变” 就慌了神,以为等同于癌症;也有人觉得它无关紧要,懒得干预。今天,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的杨成平主任,就来为大家厘清癌前病变的认知误区,详解那些需要特别警惕的癌前病变,帮大家守住健康防线。
在临床诊疗中,杨主任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体检时查出某部位有癌前病变,要么过度焦虑,以为自己随时会得癌症;要么不当回事,觉得 “没症状就不用管”。其实,癌前病变既不是癌症,也不是所有都一定会发展成癌症,它更像是身体发出的 “预警信号”—— 提示某个部位的细胞出现了异常增生,若不及时干预,未来有一定概率转化为恶性肿瘤。比如常见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乳腺不典型增生等,都是典型的癌前病变。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对癌前病变缺乏了解,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最终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接下来,杨成平主任将具体介绍几种需要重点关注的癌前病变,以及对应的应对方法。
“很多人有胃炎、胃溃疡,却不知道长期不愈可能引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杨成平主任解释道,正常胃黏膜细胞有其独特结构和功能,当胃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吃辛辣刺激食物),细胞会发生 “变异”,逐渐呈现出肠道细胞的特征,这就是肠上皮化生。这种病变虽本身不是癌症,但细胞异常程度越高,未来发展成胃癌的风险就越大。杨成平主任建议,查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后,首先要根治幽门螺杆菌(若感染),日常避免吃腌制、熏烤、过烫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同时每 1-2 年做一次胃镜复查,动态监测黏膜变化,一旦发现进一步异常,及时干预。
乳腺不典型增生常被很多女性忽视,尤其是在体检报告中看到 “良性增生” 时,更容易放松警惕。杨成平主任强调,普通乳腺增生多与激素波动有关,恶变概率低,但 “不典型增生” 不同 —— 它是乳腺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增殖,细胞形态、结构与正常细胞差异较大,属于明确的乳腺癌癌前病变,恶变风险比普通人高 5-10 倍。这类病变多发生在 35-50 岁女性身上,常伴随乳房胀痛、肿块等症状。应对建议:查出乳腺不典型增生后,要避免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熬夜;每 6-12 个月做一次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若肿块增大或质地改变,需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药物或微创手术干预。
“结直肠息肉有很多种,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 杨成平主任指出,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凸起的 “疙瘩”,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多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它具有 “恶变倾向”,随着时间推移,息肉会逐渐增大,细胞慢慢发生癌变,这个过程通常需要 5-10 年。数据显示,80% 以上的结直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因此,杨成平主任建议,40 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应定期做肠镜检查;若发现腺瘤性息肉,无论大小,都建议及时切除(微创手术即可完成),术后每年复查一次肠镜,防止复发。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直接癌前病变,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杨成平主任介绍,CIN 分为 I、II、III 三个级别,级别越高,恶变风险越大、进展速度越快 ——CIN I 级有一定概率自行逆转,CIN II、III 级若不治疗,5-10 年内发展成宫颈癌的概率可达 50% 以上。不过,CIN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能通过宫颈癌筛查(HPV 检测 + 宫颈 TCT 检查)发现。应对措施: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若查出 CIN,需根据级别遵医嘱治疗(CIN I 级定期复查,CIN II、III 级需手术治疗);同时接种 HPV 疫苗,减少病毒感染风险,从源头降低病变概率。
“很多人知道乙肝、丙肝会伤肝,却不知道长期肝病发展成肝硬化后,离肝癌就不远了。” 杨成平主任表示,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后,肝细胞大量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病变。此时肝脏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细胞异常增殖的风险大幅增加,临床上约 70% 的肝癌患者都有肝硬化病史。肝硬化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预防建议: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抗病毒治疗、戒酒、控制体重);每半年做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测,监测肝脏变化;日常避免服用伤肝药物,保持清淡饮食,减轻肝脏负担。
癌前病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 “无知” 和 “轻视”。它既是身体发出的 “健康警报”,也是阻止癌症发生的 “关键窗口”—— 只要及时发现、科学干预,大部分癌前病变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逆转,从而彻底避免发展成癌症。但如果忽视不管,任其发展,就会让 “可控的风险” 变成 “不可逆的癌症”。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定期体检,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慢性病史的高危人群,更要针对性加强筛查。一旦查出癌前病变,不要恐慌,也不要拖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才能真正守住健康,远离癌症威胁。记住,对抗癌症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它萌芽前就将其 “扼杀”!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一经指出,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