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压力如影随形的时代,抑郁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医学的发展,不仅研发出很多新药,物理治疗也成为了抑郁症治疗领域的新探索方向,其中,经颅电刺激技术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备受关注。
那么,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真的靠谱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什么是经颅电刺激?
经颅电刺激是神经调控技术中的一种,其中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较为常见。
tDCS使用2个或多个电极短时间内(不超过30 min)通过头皮向大脑施加恒定的低强度直流电流(通常1~2 mA,最高不宜超过4mA)增加或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来调节大脑的神经活动。
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向大脑传递微弱电流,来调节大脑神经活动,从而改善相关精神疾病的症状。
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tDCS是一种安全无创、耐受性良好的大脑物理刺激方法。
那么,tDCS对抑郁症治疗效果如何呢?
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tDCS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早期突破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们就在一些动物和人体进行了直流电的应用研究。直到2006年首个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可缓解抑郁症患者60%~70%的症状。
循证证据
一项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大规模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处于至少中度抑郁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这些患者在入组前可能未接受任何治疗,或者已服用抗抑郁药物至少6周,或者接受心理治疗至少6周。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远程监督模式的10周家庭tDC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接受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缓解至少中度抑郁患者的症状。具体数据如下:
在10周治疗结束后,tDCS组患者的抑郁症状量表评分平均下降了9.41分(±6.25),而对照组的评分下降为7.14分(±6.1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95%置信区间为0.51-4.01,P=0.012)。
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也给出权威佐证,基于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A级证据):
单用tDCS:可有效降低抑郁评分,改善抑郁症状。
联合治疗:tDCS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联用是改善抑郁评分及提高缓解率的优化疗法。
联合心理治疗
一项tDCS联合认知情绪训练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发现tDCS与认知情绪训练的联合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在6周后具有显著的抗抑郁疗效。
这些有利证据表明,无论是作为独立治疗手段,还是联合药物/心理治疗,tDCS可能是部分患者的新选择,尤其是远程居家模式,更打破了就医门槛,让更多人能便捷获得有效治疗。
那么,tDCS用于抑郁症治疗的安全性如何呢?
tDCS用于抑郁症治疗的安全性
在2024年发布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中指出,tDCS作为一种使用持续低强度直流电刺激的非侵入性技术,刺激后的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主要的不良事件包括瘙痒、刺痛、头痛、不适感、疲劳和灼热感,没有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常见问题解答
1.tDCS只能用于抑郁症治疗吗?
除了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外,根据中华医学会专家共识推荐,经颅电刺激还可有效应用于以下疾病:物质使用所致障碍、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帕金森病、脑卒中等。
2.哪些患者适合尝试tDCS?
患有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疗效不佳的患者
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无法采用其他更有效治疗方法的患者
但佩戴有起搏器、颅骨空洞或裂缝的患者不适用。
最后提醒大家, tDCS虽然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新选择,但它也不是“万能神器”,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您或家人正在受抑郁症困扰,tDCS或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