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哭着喊着“我不去学校!”,家里的早晨瞬间从忙碌变成战场。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在治疗孩子厌学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多学科协作的专业团队和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医院拥有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心理医生(如赵业华主任、胡晓丽主任等)及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能针对厌学问题进行多学科协作,精准分析病因。
家长的焦虑、愤怒和无奈交织,最终往往以强行拖拽或无奈妥协收场,日复一日,身心俱疲。
首先,请您理解,厌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懒”或“不听话”的问题,它是一个重要的“求救信号”。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强行把孩子推回学校,而是破译这个信号背后的密码。
第一步:
按下暂停键,从“战斗”模式切换到“侦探”模式
当冲突爆发时,请先冷静下来。
你的情绪稳定是孩子最好的安全岛。
给自己和孩子请一天假(如果情况允许),创造一个没有压力的沟通环境。
避免以下雷区:
强硬威胁:“你必须去!不去看我怎么收拾你!”
一味说教:“上学是你的责任,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办?”
盲目对比:“你看人家XXX怎么就不像你这样?”
取而代之的是,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表达关心:
“妈妈/爸爸看到你最近很不想去学校,我们很担心你。能告诉我们发生什么了吗?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第二步:
全方位“侦查”,探寻厌学的深层根源
孩子不肯去学校,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原因,需要像医生一样系统地“问诊”:
1. 学校环境因素(最常见):
学业压力:课程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差,导致巨大的挫败感和恐惧。
同伴关系:是否遭遇了霸凌、孤立、排挤?是否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师生关系:是否害怕某个老师的严厉批评或不公平对待?
2. 个人心理因素:
焦虑情绪:特别是“分离焦虑”(低龄儿童常见)和“社交焦虑”。
抑郁状态:情绪持续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失眠或嗜睡、食欲改变,这些都可能是抑郁的征兆,厌学是其典型表现之一。
学习障碍:有的孩子可能有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或数学障碍,他们并非不努力,而是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长期努力却看不到成效,导致习得性无助。
3. 家庭系统因素:
家庭氛围是否紧张?父母关系是否和睦?家长是否给予了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4. 身心健康因素:
是否有未被察觉的身体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问题、睡眠呼吸暂停等,会导致孩子精力不济,无法应对学业挑战。
第三步:
对症下药,制定联合“治疗方案”
找到可能的原因后,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共同介入:
与孩子沟通:肯定他的情绪,让他知道你会和他站在一起解决问题。
与老师沟通:私下与班主任联系,客观反映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寻求老师的支持和观察。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怀疑有学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一定要及时寻求儿童心理医生、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专业的评估和诊断是关键的第一步,必要时可能需要心理咨询、行为治疗甚至药物干预。
调整家庭策略:降低短期期望,减轻孩子压力。帮助孩子分解学习任务,让他体验到微小的成功。多组织家庭活动,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总结:面对孩子厌学,强行拖拽是最无效且伤害最大的方式。
它好比用冰浴治疗发烧,只能暂时压制症状,却会让病因在体内更严重地爆发。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通过心理测评、家庭访谈及学业能力评估等科学评估体系,全面排查厌学的诱因,如学习障碍、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或家庭因素等,确保对症治疗。这种“精准评估-个性化干预”的模式,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请记住,你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重返校园,而不是赢得一场权力斗争。成为孩子的盟友,而非法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