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天气转凉,不少人开始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咽痒的症状,这可能是秋燥在作怪。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教授提醒:“秋季养生重在润肺,但很多人第一步就做错了。
深秋时节,家住北京的张女士每天坚持喝蜂蜜水,吃辛辣食物驱寒,却发现咽喉不适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直到就医后才知道,自己陷入了常见的秋季养生误区。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广东省中医院林主任解释说,“而肺喜润恶燥,秋季干燥的气候最容易伤害肺脏,导致咳嗽、咽干、皮肤干燥等问题。
1 三大养生陷阱,许多人踩坑而不自知
秋季养生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不少人的养生方法不仅无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盲目进补是首要误区。很多人一入秋就开始大量食用温补食材,如人参、鹿茸等,却不知在干燥季节过度温补容易导致“上火”,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
忽视保暖是关键疏忽。秋天气温变化大,但不少人仍然穿着单薄,尤其忽视颈部、背部和脚部的保暖,这些部位受凉容易导致咳嗽和感冒。
过度运动是常见错误。秋季适宜运动,但过量运动会使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反而加重秋燥的影响。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但需要控制强度和时间。
2 三种润肺食物,专家力荐秋季必吃
针对秋季干燥的特点,专家推荐了三种性价比高、效果显著的润肺食物。
梨子被称为“天然矿泉水”。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李医生指出:“梨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生津润燥。生吃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腑之阴。
她建议,将梨与冰糖、川贝母一起炖煮,对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咽干效果显著。
山药是平补良药。南京中医药大学刘教授解释道:“山药性平味甘,补而不腻,既能补气又能滋阴,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秋季食用。
山药富含黏液蛋白,对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煮粥、炖汤或清炒,多种食用方法都能发挥其润肺功效。
银耳素有“平民燕窝”之美誉。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陈主任表示:“银耳富含胶质,能够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是秋季润燥的佳品。
银耳红枣汤、银耳雪梨羹都是不错的秋季食疗方,尤其适合女性和老年人食用。
3 养生之道,衣食住行全方位建议
除了饮食调理,专家还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给出了秋季养生的具体建议。
衣着方面应注意“秋冻”适度。俗话说“春捂秋冻”,但冻要冻得合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建议:不要过早穿厚衣服,但颈部、腰背和脚部需要重点保暖。
居住环境要保持适宜湿度。秋季室内空气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将清水放置在室内蒸发,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之间。
作息应早睡早起。北京东方医院张医生指出:“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
运动选择要适宜。秋季锻炼原则是“不要大汗淋漓”,以免津液耗损过多。推荐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
4 不同人群,养生方法各有侧重
养生需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人群应该采取不同的养生策略。
老年人要防秋燥伤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肺气相对虚弱,更容易受秋燥影响。建议多吃柔软、含水分多的食物,如粥类、汤羹等。
上班族需护好咽喉。经常用嗓的教师、客服等职业人群,以及长时间待在空调办公室的白领,更需要注重咽喉部的保护,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儿童重点在预防感冒。秋季是儿童感冒的高发期,家长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提醒:“如果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干咳、咽部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秋季养生可以辅助健康,但不能替代必要的医疗干预。
窗外秋风渐起,养生正当时。避开常见误区,选对润肺食物,这个秋天让我们都能呼吸顺畅,滋润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