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 秋意浓
益气防燥 养生之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暑热渐消,昼夜温差拉大,清晨时分,我们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凝结了许多晶莹的露珠,故名“白露”。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至此,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孟秋结束,仲秋伊始。
今夜,天地把最亮的一滴露珠挂在草尖,也把最轻的一声叮嘱送进耳畔:添衣、润燥、早睡。
白露后,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到来,“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
白露时节正值秋季,中医中有“秋燥”的说法。同时,“燥”和“火”又不一样。上火了可以用寒凉的方子来应对,但“燥症宜柔润”,不能用大凉的食物来应对。
白露养生食物
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大 枣:宁心安神抗过敏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菊 花:祛燥润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红 薯:预防癌症助排毒
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白露养生食谱
莲子百合煲
配 方:莲子、百合各30克,瘦肉200克。
做 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瘦肉洗净,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
功 效: 清润肺燥,止咳消炎。
柚子鸡
配 料: 柚子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 法:公鸡去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 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白露节气生活小贴士
1、添衣加被
过了白露节气,天气渐渐转凉,此时应注意保暖,以免着凉。俗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告诫人们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要再赤膊露体,否则容易着凉。此季冷暖变化多端,尤其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应及时添加衣被。
2、饮食清润
秋季对应的是肺,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但肺喜润不喜燥,所以白露季节不能一味进补,多吃梨、银耳、百合、枸杞、萝卜等。同时,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芝麻粥、红薯粥、玉米粥等。
3、少吃鱼虾防呼吸道疾病
白露时节,还要避免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应少吃或不吃鱼虾,如带鱼、螃蟹、虾等。
4、早睡早起
如今我们会发现,天亮得越来越迟,阳气逐渐收敛,而阴气开始盛行,因此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起床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能够帮助肺气的宣发。秋天的早上空气清新,早起有利于使肺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肺部活力。
5、动静结合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此时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易筋经、六字诀、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萌翻了~Q版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好记好玩强身健体!
老祖宗留下的六字诀养生法,学会一辈子受益!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详细说明(真人动态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动图详解+完整教学视频版,值得收藏!
另外,进入秋季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6、温水泡脚
白露开始之后不少的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白露要注意补肾气。这时候晚上坚持泡脚,时间掌握在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之间,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泡脚的同时,可以做两件事:搓腰,搓耳。
手搓后腰: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补肾壮腰,加固元气,还可防治腰酸。相当于是服了“补肾药”。有的人得了鼻炎,鼻子不通气,坚持搓后腰,鼻子也渐渐通了。
搓搓耳朵:「肾开窍于耳」,把耳朵搓热,搓红,能有效补养肾气。不限于泡脚时分,随时随地都可以搓捏耳朵。
顺天地而为,做好艾灸
艾灸养肺可常艾灸肺俞穴、肾俞穴、关元穴,有温经通脉,加快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还能调整面部气色,使肌肤红润光泽。
肺俞穴位于脊柱区,当第三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5寸处。有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五邪论》中记载:“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膺中外俞,背三节五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
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作用。《针灸大成》中记载:“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有补气回阳,清热利湿的作用。《太平圣惠方》中记载:“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常艾灸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可有效防秋燥。
血海穴有调血、祛风、除湿等作用。《类经图翼》中记载:“逆气腹胀,先补后泻,又主肾脏风,两腿疮痒湿不可挡。”
足三里穴有通经活络、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常灸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外台秘要》中记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阁,以三里下气。”
三阴交穴有活血祛风、健脾益气、调补肝肾的作用。《针灸大成》中记载:“如经脉闭塞不通,泻之立通,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则通。”
这8个黄金穴位,秋天常艾灸,秋冬少生病!
两个养生小动作
抬脚跟
不想外出运动,可以选择随时随地抬脚跟,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涌泉穴,还能拉伸脚底和腿部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对脚心
这两个动作可以养肾,趁着白露把肾养好了能帮助我们更好过冬,因为冬天是肾脏当令的季节。
小易提醒:养生重在“养”,这是一个遵循自然规律,因时制宜,细水长流的过程。我们的身体不需要狂风暴雨式的“大补”、“大练”,我们只需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这样才能每天健康多一点,每天美丽多一点。
白露,是酷热与清凉的分水岭,是丰收与沉淀的开始。它提醒着我们,顺应天时,关怀自身,在四季的轮回中寻觅生命的平衡与安康。
愿您我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身心俱安,步履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