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往往是被忽视的健康盲区。据《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睡眠困扰率最高,为73.3%,显著高于青年群体。老年人失眠并非仅是自然衰老的正常现象,而是有可能为多种疾病的危险信号。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学专科学会委员王建安主任强调,长期失眠易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造成多维度的损害。
多处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失眠会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指出,失眠可能通过干扰大脑的正常代谢和神经递质平衡,影响海马体等与记忆和认知密切相关脑区的功能,进而引起认知功能受损。
也有相关研究认为,失眠更容易引发的应激反应会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增加心脏负担,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研究表示,睡眠在免疫系统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老年人,长期失眠后身体的免疫稳态被打破,免疫系统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从而容易影响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
对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改善老年人失眠状况,已成为守护老年群体健康刻不容缓的课题。当现代医学聚焦于失眠引发的疾病风险时,传统医学同样值得关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藏医学,其作为中华民族医学中的一部分,以其千年传承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为老年失眠的调理开辟了全新视角。
藏医对老年失眠有着独特的认知,西藏藏医药大学专家表示,藏医将老年失眠归为 “宁龙病” 范畴,认为老年人气血渐衰,“隆”(气)易上逆扰动心神,“赤巴”(火)虚亢引发虚热,“培根”(水)不足导致阴液亏虚,形成本虚标实的病理状态。这与现代医学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的理论契合,藏医治疗强调 “补虚泻实、调和气血”,用药注重恢复机体自主调节能力,而非单纯依赖镇静手段来改善失眠。
在藏医的调理方案中,作为历史悠久的经典藏药十五味沉香丸,是比较好的选择。作为《四部医典》和《中国药典》收录的千年名方,其由沉香、肉豆蔻、广枣等 15味高原药材组成,整体调理遵循“平衡、疏通、巩固”三步调理原则:第一步先平衡气血,调和阴阳,调节人体微环境,为改善睡眠打基础。第二步深入五脏,疏通因长期失眠导致的瘀滞,改善脏腑功能,其有效成分还能舒缓神经,缓解焦虑、烦躁情绪,助患者放松入睡。第三步在初步改善睡眠后,持续用药巩固效果,清除热病症状,修复五脏功能,滋补气血,增强抵抗力,让患者全面恢复健康。相较于西医常用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十五味沉香丸长期服用无药物依赖,对肝肾功能影响更小。
除了用药改善,藏医还强调配套自然疗法的运用,如进行藏药浴,配合藏医 “足心敷贴法”,加上睡前适当燃沉香线香助眠,其挥发油成1,8 -桉叶素能使脑电波α波占比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失眠人群进入放松状态;另外,饮食上推荐选择青稞粥,搭配酥油健脾益气、藏菊花蜂蜜水,清虚热安神;平时也需要避免晚餐过饱,防止加重 “培根” 阻滞。
老年失眠不仅是睡眠问题,更是全身健康的 “晴雨表”。藏医 “整体平衡” 的治疗理念,为老年群体提供了较为温和的调理选择,让老年人在安全无虞中重获优质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