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群当中,室早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相关数据显示,大约有10%-20%的人可能有室早。当然,有的人一天只出现几次室早,而有的人一天会出现几万次室早,差别很大。
什么是室早?
室早,是“室性早搏”的简称。早搏是什么意思呢?
正常的心跳并非由大脑控制,而是起源于右心房上部的“窦房结”,窦房结就像心脏里的“小闹钟”,每分钟会规律地发出 60-100 次电信号并传导至心肌,引发心脏的规律收缩、舒张,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如果一切顺利,心跳会一直保持这个规整的节奏。但有时候,心脏里会突然冒出一个不正常的、提早出现的电信号,“逼着”心肌提前收缩了一次。这种“没按规矩来、提早出现的心跳”,就叫早搏。
早搏也分不同类型,关键看这个不正常的电信号来源于哪儿。如果来自心房,就叫“房性早搏”;如果来自连接心房和心室的“房室结”,就叫“结性早搏”;如果来自心室,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室性早搏”,即室早。
室早有哪些症状?
室早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第一,心悸,这是室早患者最直观的感受。
正常情况下,我们根本感觉不到心脏在跳,如果突然觉得心脏“提前蹦了一下”,或者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很多患者描述这种感觉就像心里揣了一个小兔子一样,感觉够不着天、落不着地,或者就是感觉胸口发慌、心里空落落的,这种感觉,医学上统称为心悸。
第二,乏力,这是室早患者最容易忽略的症状。
有些人没感觉心脏“不对劲”,而是发现自己变“虚”了。以前提个三五斤蔬菜、水果上三楼很轻松,现在爬到二楼就喘得厉害;或者平时散步、做家务,没一会儿就觉得没力气了。这种莫名的乏力、气短,也可能是室早带来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病人,本身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室早出现之后,会导致原来心脏病的症状加重。比如憋气的次数变多、程度变重,或者原本不明显的胸痛,在室早发作时更明显。这是因为室早打乱了心脏的正常工作,让原本就脆弱的心脏“雪上加霜”。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他在发生室早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既不心慌,也不乏力,而是偶然的一次体检才被医生告知有室早。这类人虽然没感觉,但也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特殊关注。
室早如何治疗?
其实大部分室早患者没有明显感觉,这种情况通常不用治。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积极处理:一是室早发作特别频繁、症状很严重;二是患者本身有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室早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药物分两类:一类是 β受体阻断剂,比如美托洛尔,临床很常用;另一类是专门治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之所以优先推荐β 受体阻断剂,是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大,极少数情况下甚至会让室早变得更多。所以只要患者情况允许,先吃β受体阻断剂更稳妥,它不仅不会加重室早,还能对心脏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第二种是非药物治疗。比如吃药控制不住室早,甚至越吃越多;或者虽然能控制住,但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这时常用的非药物方法就是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它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输送到心脏内特定部位,从而消除引发室早异常电活动的区域,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甚至根治室早的问题。
一般来说,对于刚发现室早、心脏问题不大的患者,建议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没效果,才考虑非药物治疗。
上一篇:中国情人节,你吃巧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