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欧阳丽梅 朱文青)“医生,我走路时、坐下时甚至睡觉时,屁股总有一种隐隐的痛感总是挥之不去,这是得了什么病?”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良军今日表示,这是梨状肌综合征的表现,该病虽不致命,却足以影响生活和工作。如果遇上顽固的臀、腿疼痛,尤其久坐后加重,应及时到运动医学科寻求专业评估及治疗。
36岁的欧于飞(化名)是长沙某社区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因职业特殊性需要长时间坐诊,一年前就出现了“屁股痛”的毛病。起初使用膏药敷贴,症状有所缓解,但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开始反复出现,除了臀部外,还出现了髋关节痛甚至蔓延到小腿,且常常在睡梦中痛醒,近期甚至需要每天服用止痛药物,这让欧先生苦不堪言。
近日,他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主任医师李良军对患者进行了仔细的体格检查和阅片后,排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最终诊断其为梨状肌综合征。经实施关节镜下梨状肌微创松解术后,患者右臀部疼痛消失,右下肢麻木感明显好转,术后第二天顺利出院。
梨状肌综合征和“屁股痛”有什么关联?李良军介绍,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肥厚或者解剖变异,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一侧臀部酸胀、疼痛,随后引起大腿后侧或小腿后侧、足底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具体症状表现有:臀部疼痛,臀中部深层,即梨状肌投影区,呈“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放射痛,患侧臀部深层疼痛,并伴有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在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外侧、足外侧及足底部等处;感觉异常,坐骨神经支配区,如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可能出现麻木、刺痛等感觉障碍;严重者患侧下肢不能伸直,肌肉萎缩和持续性放射痛,影响日常活动。
梨状肌综合征“偏爱”特定人群,如有臀部外伤史的人,如臀部扭伤、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久坐族和“跷二郎腿爱好者”,久坐、跷二郎腿会造成臀部肌群活动减少,导致梨状肌过度使用而出现僵硬。运动达人,热衷跑步、打球、健身的人群,奔跑时,每次抬腿都会使髋部肌肉绷紧变短,重复性动作易导致梨状肌疲劳痉挛。先天组织结构异常者,患者的表现是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肉中间穿行而过,容易导致坐骨神经被卡压,而正常人是从下方穿过的。
在治疗上,有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热疗和放射式冲击波治疗等,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减轻炎症和疼痛。手术治疗,对于物理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如梨状肌肌腱松解术和坐骨神经减压术。
梨状肌综合征如何预防?李良军提醒要注意这些方面:避免久坐,每30~45分钟起身活动、拉伸。坐姿要正确,保持腰背挺直,双脚平放地面,膝盖与髋部同高或略低,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科学运动,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拉伸,强化核心和臀部肌群,循序渐进增加,注意跑姿、骑行姿势等。注意保暖,避免臀部、腰部受凉。随时注意缓解压力,因为长期紧张焦虑易导致肌肉张力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