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狂犬病病例。一位男子被狗咬伤后,本以为只是普通的伤口,没放在心上,没有及时前往犬伤门诊进行规范处置。5天后,伤人的犬只死亡,但他依然没有重视。
约3个月后,他突然出现了恐风、狂躁等发病症状,家人急忙将其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发病3天后,他深度昏迷,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无独有偶,去年河南一名3岁男童遭恶犬多处咬伤,虽接种了狂犬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仍不幸病亡;山西介休一名男子被流浪狗咬伤后未做任何处理,四个月后同样死亡。
这些真实的案例,如同一记记沉重的警钟,警示着我们世界卫生组织的明确结论:狂犬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治。
01
狂犬病必须发病才能确诊吗?
看到这,我们不禁纳闷了,男子刚被咬的时候无法检查出来吗?一定得发病出现症状才能确诊吗?
被狂犬病毒感染后,在潜伏期内无法确诊。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但也有短至几天或长达数年的案例。在潜伏期内,病毒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尚未进入血液或唾液,因此无法通过常规检测手段(如血液检测、唾液检测)确诊。
狂犬病的确诊通常需要等到症状出现后,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确诊方法包括:
1. 脑脊液检测:检测脑脊液中的狂犬病毒抗体或核酸。
2. 唾液检测:通过唾液样本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
3. 皮肤活检:从后颈部皮肤取样,检测病毒抗原。
4. 脑组织检测:在尸检中,通过脑组织检查内基小体(Negri bodies)或病毒抗原。
02
狂犬病为何无药可医?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其致死率极高,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这种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独特感染路径和传播方式。
当人体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病毒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优先感染神经末梢,并沿着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迁移。
在潜伏期,病毒不与血液直接接触,免疫系统难以及时发现,一旦病毒进入中枢神经,便会迅速复制并破坏神经元功能,引发脑炎、瘫痪等致命症状。
此外,血脑屏障的存在也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血脑屏障是一种保护大脑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侵害的生理结构,但同时它也阻断了大多数药物和抗体的渗透。即使通过一些特殊手段将药物送入大脑,病毒造成的神经损伤也难以逆转。
而且,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在1—3个月内发病,极个别的人潜伏期可能超过1年。在潜伏期内,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病毒难以被检测出来,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03
被猫狗抓伤都要
打狂犬病疫苗吗?
并不是所有被猫狗抓伤的情况都需要打狂犬病疫苗,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明确的是,猫狗等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之一,它们的唾液中可能携带狂犬病毒。
如果被猫狗抓伤或咬伤,伤口有出血或破损,就存在感染狂犬病毒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不过,如果只是轻微的抓伤或咬伤,皮肤没有破损,且接触的动物健康且有疫苗接种记录,那么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在处理伤口时,也非常重要。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果伤口较深或情况严重,除了接种狂犬病疫苗外,还可能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04
狂犬病疫苗打多了
会不会有副作用?
狂犬病疫苗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但任何药物或疫苗都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来说,狂犬病疫苗的副作用相对较轻,常见的有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瘙痒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反应。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出现,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在数天内自行缓解。
不过,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如果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需要强调的是,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其带来的保护作用远远大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在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后,及时、规范地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