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气尽,凉风起,由热转凉的关键节气,养生务必要注意这4点→
创始人
2025-08-23 11:13:06
0

8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暑意渐消,酷热难耐的天气终于到达了尾声。此时三伏也接近了尾声,热气渐退,凉意渐起,冷热交替,微雨纷飞。清爽的风迎面吹来,让人倍感舒适,处暑凉来,秋意渐显。处暑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会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并出现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气象,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尤其明显。此时虽已入秋,但暑热彻底远去仍需一段时间,温度仍较高,再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说。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养生防病应以滋阴润燥养肺气为重。人们的起居作息、饮食习惯等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方可健康度过。若调养不当,无法适应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则很可能引发呼吸道、胃肠等方面的疾病。下面一起来看看处暑时节的养生妙招和起居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掌握不生病、少生病的智慧。

处暑养生过好这“三关”

秋乏关

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很多人会出现疲劳感,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整作息规律,避免晚睡。

秋燥关

处暑时节,气候逐渐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此时饮食宜多食用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玉米、百合、莲子等食物,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图源:健康时报

霉菌关

处暑以后,气温下降,雨水增多,给霉菌创造了适宜的繁殖条件。三伏天时,空调大开,室内通风次数少,容易滋生微生物。因此处暑以后,应经常开窗使空气流动。

处暑养生有三做

一要缓运动

处暑时节,运动一定要缓一点,以“不累”为标准。

可选择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出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

但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出汗而损伤阳气。

二要养精神

入秋后,自然万物由阳转阴、由动转静,人们可以看到树叶由绿变黄、变干,直至从树上落下的过程。

外在事物常投射于人的内心,特别是气血不足、虚性体质的人,更容易产生悲秋情绪。

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的人,每天可抽出15~30分钟的时间来闭目养神或进行舒缓的运动,以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

三要常按摩

秋季要注意培补脾胃,益气健脾,以强身健体。

可常揉脾俞穴和足三里穴。

脾俞穴在人体背部,一般来说,肚脐对应我们背部的第二腰椎,向上再摸三个椎体,旁开两指处即为此穴。

图源:养生中国

手握空拳轻轻叩击脾俞穴数次,或点按5分钟。

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按揉时端坐凳上,四指弯曲,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一按一松,点按5分钟,两侧互换。

图源:养生中国

暑去秋来 顺时而养

处暑天气的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伴随着秋雨的来临,气温会逐渐降低。处暑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处暑起居 早卧早起

处暑后天气变凉,自然界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应改变夏季较晚入睡的习惯,每天早卧早起。此外,还要适当午睡。充足的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秋乏”的影响,同时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处暑节气,天气变凉,但衣服不要添得过快,着装以凉而不寒为宜。对于平素体健之人,可以适度“秋冻”,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年老体弱者及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则需要随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并格外注意脐部保暖。

处暑饮食 增酸减辛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指出肺气需要收敛,如果肺气越散,应服用酸味之药予以敛收;如果肺气不足,也应服用酸味之药予以滋补;如果肺气过盛,就用辛味之药予以散泻。因此,无肺气过盛情况的普通人可在处暑节气适当“增酸减辛”,以补养肺气。可以多吃些像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

秋气多燥,此时还应该多喝水补津液,并适当补充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百合、银耳、梨、荸荠等。随着天气转寒,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同时,为防止燥邪伤肺,饮食上应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处暑运动 适度增加

处暑时节,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注意运动前先要热身,选择安全的场所,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应适量补充含盐或葡萄糖的水。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刮风下雨天气下户外运动。

此外,秋季可练“漱泉术”,即每日清晨洗漱完毕,用舌在口中搅动,等到口中唾液增多,漱练数遍后,分3次咽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对滋阴生津、预防秋燥大有裨益。

处暑情志 使志安宁

处暑之后,自然界逐渐开始出现秋季肃杀的景象,人们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悲伤的情绪,即所谓“悲秋”。《黄帝内经》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我们要注意收敛神志,使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若情绪不佳,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书法、赏美景、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

综合丨养生中国、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来源:人民网科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包皮术后恢复期应该注意些啥?怎...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望路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男科医生,下面咱们来说说包皮术后恢复期中,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问...
一男子确诊3天后离世!医生:“... 近期,广东省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狂犬病病例。一位男子被狗咬伤后,本以为只是普通的伤口,没放在心上,没...
原创 中... 中国男篮缺席的七名主力球员名单揭晓!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会错失冠军的机会?我觉得未必! 从一开始,很多...
原创 他... 在解放战争期间,四野的军队如雷霆般震撼整片大地,屡次创造奇迹与辉煌。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娄底附大医疗门诊部:专注守护男... 在娄底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娄底附大医疗门诊部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向所有市民宣告:患者的安...
为什么男性更容易长肾囊肿?医生... 说起肾囊肿,不少人一听,脑子里立马浮现“肾出问题了,是不是很严重?”尤其是一些男性朋友,体检时被告知...
男性健康警钟:PSA筛查如何拯... “您会感觉一点压力。”医生让我放下内裤,弯腰并用肘撑在桌上。作为一名50岁以上的男性,我迎来了年度的...
媒体人:男篮冲击奥运需要归化 ... 8月23日,《体坛篮球秀》节目中,媒体人管维佳谈到了中国男篮是否需要继续归化的话题。 管维佳说道:...
原创 男... 哎你们发现没?男人追人的时候那股劲儿啊,真不能全信,尤其你跟他说 “再等等” 或者直接拒绝之后,他那...
在随访中,判断甲癌复发和转移的... 常有这样的情况,患者在做了手术或接受了其他方式治疗后,认为自己已经康复,医生告诉说肿瘤切除得很彻底,...
原创 “... 每年春天一到,菜市场里总有个绿油油的小家伙悄悄冒头,老辈人见了眼睛发亮,年轻人却常常擦肩而过——它就...
处暑|暑气尽,凉风起,由热转凉... 8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多汗症人群的 “脆嫩清身食”:... 天热时汗珠子顺着脖子淌,或是稍动就觉得浑身黏腻,餐桌上若有口脆生生的菜,心里能凉快半截 —— 绿豆芽...
可视化近视手术价格越贵越好吗?... “近视手术的价格差异这么大,是不是越贵越好?”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可视化近视手术为近视患者提供了多种屈光...
90后女检验人,白天当医生,晚... 90后女检验人 白天当医生,晚上夜市摆摊! 今年7月,重庆松山医院检验科的龚举波医生在松山健康夜市摆...
原创 秋... “秋吃茭白赛人参,润燥祛湿不生病”,立秋后天气燥中带湿,很多人总觉得口干舌燥、浑身发沉,稍不注意就上...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 杜鹏主任解析...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尿酸水平长期升高,并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中沉积尿酸...
处暑节气将至,顺应时节,祛脾湿... 2025年8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处暑即“出暑”之意,标志着酷热三伏的终结...
风味节气·四时药膳|处暑养生:...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有终止、躲藏之意,“处暑”即宣告“出暑”,标志着暑热渐退、秋凉初显。江...
“肝脏”最爱的4种食物,建议每...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