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会感觉一点压力。”医生让我放下内裤,弯腰并用肘撑在桌上。作为一名50岁以上的男性,我迎来了年度的直肠指检——这项检查主要是为了评估前列腺的健康状况。
尽管过程稍显不适,但也不过10秒左右。医生告诉我一切正常,我急忙穿好衣服,转移话题,甚至没多问一句。然而,我并不知道,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患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沉默的流行病”:前列腺癌为何被忽视?
前列腺癌常被称为“沉默的流行病”。根据统计数据,在美国,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8名男性中就有1人会被确诊,而每44人中就有1人会因此去世。
问题在于,许多男性对这一疾病的严重性和筛查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即使是那些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合理的男性,也可能因为缺乏早期筛查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一位泌尿科专家指出:“很多前列腺癌患者在疾病晚期才出现症状,这也是为什么筛查至关重要的原因。”如果癌细胞扩散到骨骼等部位,五年生存率将骤降至37%。
PSA筛查:早期发现的关键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通过血液检测PSA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前列腺是否存在异常。通常情况下,60岁以上男性的PSA水平应低于4,而年轻男性的标准则更低。
然而,PSA检测并非完美无缺。它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甚至可能导致“过度诊断”,即发现一些进展缓慢、不至于危及生命的癌症。过度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包括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
尽管如此,对于50至70岁之间的男性,尤其是非洲裔、家族有癌症史或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如BRCA1/2)的高风险人群,PSA检测的益处往往大于风险。
筛查争议:要不要做PSA检测?
一些医生对PSA筛查持谨慎态度,认为它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侵入性检查(如活检)。然而,医学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这一局面。例如,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等新技术能够在保护功能的同时精准治疗癌症。
研究表明,接受PSA检测的男性中,每1000人中有10人能够避免死于前列腺癌。尽管这一数据看似不高,但对于某些高危个体来说,这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
我的故事:筛查如何挽救了我的生命
62岁那年,在妻子的坚持下,我第一次接受了PSA检测。我的PSA值高达17,远超正常范围。后续的MRI和活检确认了我的癌症诊断。幸运的是,癌症尚未扩散。
经过一场复杂的前列腺切除手术,我得以痊愈,并避免了长期并发症。回头看,如果我能更早意识到筛查的重要性,或许会有更多选择,少一些心理和身体上的折磨。
给每位男性的建议
对于每位50岁以上的男性,尤其是高危人群,与医生讨论PSA筛查的利弊是非常必要的。尽管筛查存在争议,但早期发现无疑能为治疗争取更多主动权。
前列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的存在。与其让“沉默的流行病”悄悄夺走健康,不如主动出击,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